清真寺里的伊玛目、阿訇、哈里发是什么职务?
分享到:
2010-04-13 19:16:01 【来源:中国清真网】 点击:

伊玛目是伊斯兰教教职称谓。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领袖”、“表率”、“率领者”和思想、理论界的“权威”等。有多种用法:伊玛目公开出面行使宗教的领导职权,引导信众走上正道。指清真寺内率领穆斯林群众举行拜功的宗教师,亦称清真寺伊玛目。伊玛目还是对教义学、教法学、圣训学、经注学、哲学等领域和各教派、学派的思想、理论奠基人和权威人物的遵称。如:艾布哈尼法、马立克、罕百里、沙菲尔等均被称为伊玛目或大伊玛目。

    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波斯语音译,意为“教师”、“学者”,亦译“阿衡”、“阿洪”、“阿宏”等。约自明代后期胡登洲开办经堂教育时起,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经文的教师为阿訇,后逐渐流行。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一般担任小寺阿訇的条件是:必须受过经学教育;懂得基本教义和教法;能诵读、通晓《古兰经》;能为经堂中小学生授课。担任大寺阿訇的条件是:通晓13本大学经典;熟悉教法、教义;能胜任教授大学学生;品学兼优。阿訇受到穆斯林的尊敬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教众大多不通阿拉伯文,对于诵经、了解经义都有很大困难,对教法礼仪也知之甚少,所以需阿訇来教育、讲解、引导并代为执行。阿訇的职责是“替圣传道”,领导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按照宗教学识素养、地位、职责等不同,历史上曾有如下几种阿訇称谓:①掌教阿訇。即清真寺的伊玛目,亦称“掌教”,一般由本地人担任,专管本坊一切宗教事宜并带领礼拜。历史上曾一度变成世袭,近代已变为推举聘任。②开学阿訇。即向外地寺坊聘请的为经文大学授经的高级讲学阿訇,或称“统教”,其讲学期间称之为“开学”。以上两种阿訇颇受尊敬,地位较高,俗称“阿訇老人家”。③三道阿訇。即协助掌教负责唤拜的穆安津(Mu‘adhdhin)、念“呼图白”和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海推布(Khatib)及阐释和执掌教法的穆夫提(Mufti),亦称“鸣教”、“督教”、“副教”,合称“三掌教”或“三道”。④住学阿訇。凡上经堂大学称为“住学”,其学员则称为“住学阿訇”或“海里凡”、“满拉”。⑤小学阿訇。即专教经文小学的阿訇。⑥二阿訇。较大清真寺内专管宰牲和教经堂小学的阿訇。⑦散班阿訇。即不在职的阿訇,多以为本坊穆斯林举办婚丧、诵经等宗教仪式之所得维持生活。

    哈里发是伊斯兰教职称谓。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代理人”或“继位人”。《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2:30)的经文。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中国内地穆斯林以哈里发称呼在清真寺学习宗教知识,力求达到阿訇水平的学生,类同“海里凡”、“满拉”。

责任编辑 马 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哈里 伊玛目 阿訇

上一篇:韦州清真大寺:见证阿语教育400年
下一篇:回族语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