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市凤凰镇回族教育现状调查
分享到:
2010-12-11 15:52:53 【来源: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点击:
  (二)、经堂教育
  
  经堂教育是阿拉伯宗教教育与中国私塾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扎根发展过程中逐渐中国化的结果。经堂教育始自明代中期,后逐渐遍布中国各地回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经堂教育对延续回族传统文化,培养伊斯兰文化传人和宗教管理人才,以及对广大穆斯林进行本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普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所以,谈及回族地区的教育,都不能不提及经堂教育——这也可以说是回族教育的一大特色。

  回新、回辉两村宗教气氛浓厚,共有6座清真寺,其中回新村2座:南寺和南开寺;回辉村4座:古寺、西寺、北寺和新寺。两村群众都是赤诚的伊斯兰教徒,格守宗教义务,努力身修力行。两村的经堂教育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清真寺附近的宗教学校。共有4所,其中回新村2所,分别是南寺附设的“穆圣后裔学校”和南开寺附设的“敬真阿语学校”。穆圣后裔学校是99年创办的;敬真阿语学校则建好不久,为外观漂亮的二层小楼,有教室20间,规模宏伟,第一期工程即投入了40万,等工程完工大约需要70万元。回辉村的两所宗教学校都是北寺附设的,分别叫做“清真北寺中阿学校”和“清真北大寺女子学校”。清真北寺中阿学校创办于1994年,原有教师4人,后因资金问题停办;清真北大寺女子学校是1999年创办的,老师2个(一男一女),只在晚上上课;有4个班,学生120人(皆为女性),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最小的也有20多岁,其性质类似于成人扫盲班。

  第二类是私人创办的宗教学校,这类学校只有1所,就是位于回新村的由江青全阿訇创办的“三亚市达鲁依玛尼阿语学校”。江青全阿訇年富力强,是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的负责人,早年曾留学沙特的麦地那大学,学识渊博。回国后筹款四十余万元,改起了这所宗教学校。学校为一幢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四层小楼,内设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学生宿舍。有教师6人,都是大学学历,有的曾在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大学专修过阿拉伯文和宗教,有的是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60多人,来源于全国各地,多为初中和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学生。学生入学不用考试,但要有人推荐。作息时间和国家正规高校一样,开设有阿拉伯语、《古兰经》、圣训、词法、教法学、汉语等课程。学制为三年。学生吃住在学校。

  以上两类是比较正规的经堂教育,还有一类是业余性质的经堂教育,这主要就是寒、暑假期间由寺院组织或个人办的阿拉伯文学习班。

  每逢寒暑假,中、小学生都放假呆在家里无事可做,清真寺于是组织一批精通阿文的教师义务为中、小学生(以小学生为主)开设阿语学习班,讲授阿拉伯语,同时也灌输一些伊斯兰教的知识。地点不定,有的开设在清真寺内,也有的借用小学校的教室(如回新村)。至于个人办的阿文学习班,则是村中一些上了年纪的学识渊博的老阿訇在自己家开设的,以招收小学生为主,每个班人数不多,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此外,每逢周五的“主麻日”和周日,有的清真寺还由阿訇在寺内向广大穆斯林群众宣讲《古兰经》和其他宗教知识。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每年都有回新、回辉两村里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一些青年,在家长的支持下自费到河南、云南、甘肃等回族聚居地区创办的宗教学校中学习阿拉伯文和宗教知识。还有的青年通过种种关系,远赴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大学学习,据说,目前两村已学成归来或正在留学的已有二、三十人。学成归来的人有的到了广州、北京等一些阿拉伯人开办的公司中担任翻译,有的则在村中担任阿语教师。
  
  二、凤凰镇回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在调查凤凰镇回族教育的过程中,笔者一方面为回族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感到凤凰镇的回族教育远非尽善尽美,存在的问题不少,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探讨,进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为今后凤凰镇回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支持私立幼儿园的发展,早日开办公立幼儿园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容忽视,学前教育亦不例外。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凤凰镇回民教育的学前教育极不尽人意。不仅起步晚,而且发展还不顺,仅有的三家规模不大的私立幼儿园又停办了两家,而回新、回辉两村3—6岁需要上幼儿园的人数有多少呢?据凤凰镇政府提供的数字是442名。⑥而且仅存的小幼儿园只收了18名幼儿,加上学前班的120名,也不过只有138名幼儿得到了学前教育(小学开办的学前班并不能取代正常的幼儿园教育),也就是说还有三百多名幼儿没有得到学前教育。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的确有部分家长把小孩送到镇上或市区汉族开办的幼儿园里,但考虑到家长对汉族幼儿园饮食方面的顾虑和来回交通上的麻烦,这些小孩不会太多,最多也就是几十个人,如以凤凰镇由汉族、黎族开办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凤凰镇中心幼儿园”和“羊栏中心幼儿园”为例,两园规模都在70人左右,紧挨着回辉村,离回新村也不远,可是羊栏中心幼儿园一个回族小孩都没招到,凤凰中心幼儿园也只招到了5名回族幼儿,什么原因呢?笔者了解了一下,原来家长怕小孩到幼儿园后吃猪肉。所以目前回民小孩至少还有二百多名没有得到学前教育,而以两村年均3500元的年收入来看,绝大多数家庭是有能力也有条件让自己的小孩得到学前教育的,更何况小孩上幼儿园的收费是很低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凤凰镇的回民幼儿教育还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大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目前要做的工作首先是鼓励和支持现有的私立回民幼儿园,让它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发展、壮大,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吸收更多的幼儿入园。1999年创办的两家私立幼儿园为什么停办?主要原因就是创办人缺乏经验,又没有得到任何外界支持,而镇政府和村委会都没有设专门的机构管理幼儿园的事务,私立幼儿园完全是在自生自灭中发展。所以,凤凰镇政府应当尽快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学前教育进行正确管理和引导,或者至少把学前教育的事务纳入到镇政府现有的管理机构中,以避免放任自流。

  其次应该尽早创办公立回民幼儿园,既然有这么大一个学前教育的市场,以镇政府目前的财力,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创办一家高质量的公立回民幼儿园。

  此外,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凤凰镇的回民幼儿园,实在有存在的必要,它的作用,不是一般的汉族幼儿园所能取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凤凰镇回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回新、回辉两村虽人口只有六千多,却操着一种全中国仅有的一种语言——回辉话(可能与原居地的“占语”关系密切)。村内各种场合都普遍使用回辉话,儿童从小接触的是都是回辉话,回辉话可以说是凤凰镇回民的母语。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凤凰镇的回族儿童缺乏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一般都讲不好普通话,所以到了小学阶段,有些回族儿童甚至会出现听课困难,进而导致学习下降。因此,如果能在学前教育的幼儿园阶段由当地的回族教师对幼儿实施双语教学,让回族儿童有一个从母语向普通话的过渡,这样会对他们在上小学后更好地掌握普通话、进入正常的学习环境提供很大的便利。
  
  (二)多方面筹措经费,进一步办好小学和中学
  
  回新小学、回辉小学、洋栏中学这三所回民子弟主要就读的学校,如同全国许多少数书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一样,同样存在着诸如教室紧张、老师办公条件差、图书资料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经费投入有限引起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方面是要自己想办法,多方面筹措经费,不能只等政府的拨款,例如回辉小学近几年盖了一些临街的铺面房出租,就大大缓解了回辉小学的经费紧张状况。

  最后,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回新小学尚未竣工的五层教学大楼。早在1999年,香港一富商就曾捐款140万元为回新小学兴建新的教学大楼,可遗憾的是由于有关方面的扯皮,这幢业已完工百分之七、八十的五层教学大楼竟然成了一幢烂尾楼,虽经报纸暴光报道也无济于事。我们估计,只要有关方面再投入二、三十万元就完全能使这幢教学大楼完工,届时回新小学大部分目前存在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所以,在这里我们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应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追加投资,以使这幢教学大楼最终完工。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海南 三亚市 凤凰

上一篇:科学宗教及其苏菲与神秘主义
下一篇:马强:符号的言说:广州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及文化变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