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斯兰教孝理念的当代价值
分享到:
2011-12-15 00:14:25 【来源:《回族研究》】 点击: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约有2340多万“空巢”老人,在一些大城市目前空巢家庭已占30%,丧偶的老人占38%,患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就有1000多万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逐年增多,家庭向小型化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据统计,城市老人经济支持率为30%,农村要好一些,为60%左右。很多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关爱严重不足,这些对老人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更有一些孤独的老人因无人照料而导致早亡。据调查,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老人,即1400多万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安度晚年。解决老人的问题,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每个老人的心愿,也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道德构建的重要前提。它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道德涵养。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们曾有过令人羡慕的文明和辉煌,我们构建了一个完善而且意义重大的道德伦理体系,孝意识、孝文化在我国可谓久矣。在殷墟的甲骨文里,就有了“孝”字。孝文化不仅对家庭和睦、社会安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还对人类的发展进程起过重要推动作用。正如孟子所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然而,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环境也更加舒适了,可是传统的一些美德却被我们忽略了。尤其是年轻一代,在彰显个性的时候,忘却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有甚者把老人作为结婚与否的条件,认为家里有老人就会有负担。我们的传统道德理念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说孝仅仅是一种文化或优良传统,这是过于片面的,因为孝还有其他的社会功能,在伊斯兰教伦理体系中把“孝”提到信仰的高度,认为行孝不仅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种途径。伊斯兰教赋予“孝”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在老龄社会加速的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伊斯兰教孝理念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伊斯兰教孝理念的主要内容

    伊斯兰教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十分丰富,尊老敬老被看做是“万善之首”。伊斯兰教的伦理观认为,善待父母、孝敬双亲应是每个穆斯林必有的道德修养。伊斯兰教把孝敬父母提高到天命的高度来对待,甚至与崇拜真主相提并论,《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真主),应当孝敬父母。”(17:23)不仅要孝敬父母还强调对父母要有礼貌,要柔顺温和,不得傲慢无礼、出言不逊,应当必恭必敬地服侍父母。“如果他俩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的年纪……不要呵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17:23)先知穆罕默德说:“你们不要嫌弃你们的父母,谁嫌弃自己的父母,谁就是忘恩负义者。”“取父母的欢欣,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恼恨,必触主怒。”子女从出生到成长无不倾注父母的点滴心血。先知穆罕默德常常教导人们“要孝敬父母,这样真主就会喜悦你们,赐给你们很多福利”。

    第一,孝敬父母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主命。

    伊斯兰教伦理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整人与真主之间关系的宗教伦理规范;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三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生态伦理规范。”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孝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伊斯兰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敬老思想,影响并支配着穆斯林的言行,起着显著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来,孝敬父母、善待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是真主所命之事,更是信仰完善的一种体现。伊斯兰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结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并把这两件事相提并论,《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 (真主),应当孝敬父母。”(17:23) 

    伊斯兰教把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感谢真主相提并论,并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先知穆罕默德也说:“真主之喜怒,视双亲之喜怒而转移。”从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

    伊斯兰教虽然要求孝顺父母、尊重父母、听他们的话,但并非唯命是从或全盘接受。比如在婚姻方面,子女有很大的选择权,父母不得包办、买卖婚姻。伊斯兰教法规定:非经本人同意的婚姻,婚约无效。《古兰经》说:“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2:232)在信仰方面也不能盲从父母,《古兰经》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如果他俩勒令你用你所不知道的东西配我,那末,你不要服从他俩。你们要归于我,我要把你们的行为告诉你们。’”(29:8)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理念 当代

上一篇:史学家解读东亚宗教政史文化交流
下一篇:试论回族的人文性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