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智慧》第四章 巧创文明的智慧
分享到:
2014-02-20 10:58:27 【来源:】 点击:


       从哈里发麦蒙的做法可以想见,精明的阿拉伯人是断然不会赞成“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短视的庸见的。事实上,阿拔斯王朝从开国元勋起,都程度不同地对知识生产取重酬厚偿政策。麦蒙的前辈,名垂史册的伟人哈里发曼苏尔和哈伦·拉希德,都以此闻名。麦蒙的做法自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为知识生产者们创造的社会环境,终于使他在位时的巴格达成为阿拉伯世界学术文化的中心。各地穆斯林学者互相访问、互相学习、互相答辩、互相交流,蔚然成风,展现了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三是其对利用外域知识的见识。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帝国内多宗族、多宗教的多元的社会生活急需综合治理。整个帝国的财政收入需要精细的计算,庞大的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这一切对刚从游牧生活向文明城市生活过渡的阿拉伯人来说,是颇为生疏的。尤其随着帝国的建立,阿拉伯人接触到了叙利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本民族与先进民族在文化发展上的鲜明差距也强烈震撼着阿拉伯人。高明的阿拉伯人对此断然采取了“智力引进”的明智之举。翻译外国典籍,就是其第一步。在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人已开始重视把外国学术著作译成阿拉伯文的工作了。哈里发麦蒙对译稿的优厚报酬自然大大推动了翻译工作的进程,而译成阿拉伯文的希腊文化典籍,被阿拉伯人拿来学习、掌握利用之后,一下子缩短了其与先进民族的差距。经过百年翻译运动,到阿拔斯王朝后期,仅短短的几百年,阿拉伯的学术文化就已基本成熟。阿拉伯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大辞典,文章修辞已创造出优美的风格,哲学产生了新的体系,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哲学家。同时,还产生了伊本·奈丁的阿拉伯文学史《书目》。这本文史辞典式的著作,为阿拉伯学术创造了一个新时代。百科全书及专科字典也已问世,各种学科如宗教学(经注学、圣训学、教义学、教法学),人文科学(语言、历史、地理、哲学),自然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都日益繁荣。

       这些由智力引进策略所结出的硕果,使阿拉伯人超越了他们的部落存在的狭窄区域,而且几乎强制性地将他们推入当时的文明阶段,外邦异族的一件件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和文化珍品大大开启了阿拉伯人的心智,使其智力的发展打破了一般自然进程而跃迁到较高的发展阶段。以艾哈迈德·爱敏的观点,由于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自然环境”也许会加速或延 缓一个民族的智力生活的发展。但无论如何,各民族思想发展的趋向只有一个。不同的环境也许会给各民族的智力生活染上一些特殊的色彩,但底色是一样的。各民族智力发展的过程,如同人的一生一样,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这几个阶段,正如每个人的肤色、习俗、气质和品德备异,但每个人都必经这几个阶段。德雷珀在《欧洲智力发展史》中,把各民族的智力发展分成五个时期:

    一、轻信和迷信时期;

    二、怀疑和探索时期;

    三、信仰时期;

    四、理智时期;

    五、衰老时期。

       这五个时期依次衔接。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显然处于轻信、迷信的时期伊斯兰教产生前不久,许多人已进入了怀疑和探索的时期,而到了阿拔斯王朝的麦蒙时代,人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由于上述种种翻译成果以及辞典的问世,人们开始用理智和逻辑来传播自己的宗教。学者们解释问题时,都使用理性分析和逻辑语言。《古兰经》注、圣训注以及法律的制定都受到了这种思维的影响。宗教学如此,自然科学更如此。如医学、数学和天文学完全依靠实验,依靠分析和逻辑上的论证。这种种表现都证明了在麦蒙时代阿拉伯人智力的上升。想象力和表达力的上升表现在文学上。如伊斯兰以前阿拉伯人歌咏两个情人的诗,有这样的句子:

       共乘驼轿,情语绵绵;

       驼鞍有情,左右款摆。

       在阿拔斯时代,情诗的意境则大不相同了:

       小眠之后,黑夜将我俩聚在一起,

       一颗心紧贴着另一颗心,

       我俩共度春宵。
 
       如将杯酒浇注我俩紧贴的心间,也不会漏下一滴到地上。

       抽象思维能力的上升不仅表现在数学上——阿拉伯人引进了印度数字,并将其传入西方,尤其是对“零”的认识,使数字的概括能力大为提高——而且还表现在其他学科上。许多法学家在引证一节《古兰经》或一段圣训时,既要看其转述或引证的正确性,又运用逻辑推理支持自己的论点,驳斥论敌的责难。阿拔斯时代的语法学也如此。当时,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既听游牧人的传述,又依靠思维的论证。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智慧 第八章

上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五章 乐善好施的智慧
下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三章 群体生存的智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