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智慧》第三章 群体生存的智慧
分享到:
2014-02-20 11:11:32 【来源:】 点击:


       无疑,这种细分,成为处理不同人际关系的策略基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与坏人有限合作的意识。如果白色表示朋友,黑色表示敌人,那么坏人则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事实上,灰色是一个极复杂极多变的色调,既可作白色的装饰,也可作黑色的陪衬,所以,如何运用灰色,其间隐藏着极大的学问。“有时有求于坏人”,“在同坏人交往中提高威望”,“使与坏人交往给你带来稗益”,就是一种有限合作的意议,也是一种利用灰色的意识。所谓“有限合作”,实际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合作。“有限合作”式的交往,是可以不记前嫌的,即使对方“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也不妨同他共游“天堂”,只要不同他一起下“地狱”就是了。这种智益的思路和生活艺术,不是简单地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简单概括的,而是从互补互利的单项,有限合作的角度来“分群”、“分类”,其务实的态度恰似“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上,“迁往叶特里卜”是著名的历史故事,那是指穆罕默德率领麦加的穆斯林迁被叶特里卜城(即麦地那城)的事件。当时叶特里卜有迁士(即从麦加迁往该城的穆斯林)和辅士(即原来居住在该城的穆斯林),有后于原居住在该城的部族中的多神教徒,还有犹太人。如何处理这一复杂的宗教信仰关系,既使刚摆脱麦加城内犹太人和多神教徒们迫害的迁士们得到休养生息的处所,同时,也使刚形成的迁士和辅士即新老穆斯林的团结得到巩固呢?穆罕默德对当时居住在叶特里卜的犹太人就采用了“有限合作”的方针,即在坚实的信仰自由和结盟的基础上,通过和犹太人达成某种协议的手段,实现了叶特里卜城的统一。和犹太人制定的盟约中首先规定:“此约书乃先知穆罕默德特为古莱氏族和叶特里卜城之众信士、穆斯林及其随从者、共事者所订立。彼此对外皆属统一之整体。”正文中规定了尊重犹太人宗教信仰、承认犹太人财产的一些条款。先知对这种结果感到心满意足。从此,穆斯林能够安心从事他们的宗教活动了。由此使从麦加迁往叶特里卜城,成为伊斯兰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不久,叶特里卜正式改名为麦地那,被尊为“先知之城”。伊斯兰教历元年,也是从迁到麦地那之后开始的。

       穆斯林交友智慧的另一个值得提及的特点是“对朋友适度热情”。有穆斯林民间警句说:“不论对待朋友或敌人,都要适可而止,这才是有理智的表现。”这使人想起我国古老的名言:“君子之交谈如水,小入之交粘如漆”,用现代社会学的理论来讲,这是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穆斯林具有随朋友的习俗。但是,在穆斯林民间故事里,却很难找到那种如胶似漆的友谊。也许这就如卡布斯教诲他的儿孙那祥:“虽然我有许多朋友!却并不期待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我总把自己看作一个特殊的朋友,从这个角度处理同其他朋友的关系。我虽信赖他人,但决不超过信赖自己。因此,哪怕你有一千个朋友,最可信赖的还应是你自己。”把自己看作一个特殊的朋友,卡布斯在此交给了儿孙们一个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即通过转换观察事物的视角,或者转换角色地位,来把握朋友间关系的恰当距离.

       在《汉志商人与埃及商人》的故事里,两位商人虽为挚友,但彼此间的来往与婚姻的互让,仍是忠实遵照阿拉伯社会的习俗和礼仪,就是在最后汉志商人落难投奔到埃及商人处,埃及商人为了资助朋友摆脱困境,也并不是慷慨送批财物给朋友以完事,而是先为汉志朋友在当地举行了宴会,邀请当地的显贵人物和大商贾出席,以帮助朋友树立商业信誉,以后又以十分正当的理由,取得自己的继承人孩子们的同意,分给汉志商人以一部分不动产,因为他曾是自己的合伙经营人,今日的财富有他的功劳在内,汉志商人以此为“本金”,从埃及购买一批货物回汉志,从而赚得比他以前十次经商还多的钱回到了故乡,开始了后半生的幸福的生活。整个故事,娓娓道出,充满了分寸感和冷静的理智之美。在阿拉伯的文学作品中,这种对朋友适度热情的阿拉伯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著名的波斯诗人萨迪在他的诗中吟道: 你可以常到朋友家里去,但不要频繁得使他生厌, 如果你能时常反省自己,才不致受到别人的非难。

       另一位阿拉伯文坛的名人是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在他的散文中告诫人们:“当你与朋友别离的时候,不要忧伤;因为你觉得他最可爱之点,当他不在时愈见清晰,正如登山者平原望山峰,也加倍地分明。”他还说道:“你们自然不能敬礼一客过于他客,因为过分关心于一客,必要失去两客的友爱与忠诚。”追根寻源,这种分寸感,还可追溯到《古兰经》的教诲。《古兰经》就曾告诫人们,要会见使者,不要在他“寝室后面喊叫”,要“忍耐”地等待,直到他出来会见(49:4-5),并不要随便到使者家中去吃饭,“当请你去的时候才进去,即吃之后就当告退,不要留恋闲话,因为那样会使先知感到为难”(33∶53)。这也许可称之为穆斯林最早的关于人际要保持适当距离的教导。

       朋友的对立面是敌人。因此,与朋友相联系的,是如何警惕敌人。穆斯林虽然“对朋友亲如兄弟,与敌人势不两立”,但是,在处理朋友与敌人的关系上,他们又独具慧眼:“好朋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当利用一切机会结交朋友,使朋友的数量成倍地多于敌人。应使朋友尽量多,敌人尽量少。“人们可以利用多交朋友的方法来弥补缺陷,发挥特长。”这是卡布斯对他儿孙的教诲,也是一般穆斯林的观念.在现代人的视野中,朋友多称之为一个人的社会资源丰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会使一个人获得比别人更为丰富、及时、准确的各种信息,和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办事通道,从而办成一般人不能办或难办成的事。不用说,在穆斯林的上述观念里,已隐含了这些意义。这与中国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思路是一致的。.但是,当有人把一千个朋友和一个敌人摆在你面前,请你在两种条件下作出选择,或者舍弃一千个朋友同时也避免一个敌人,或者有一千个朋友同时也多一个敌人,你该如何呢?按上面的逻辑,人们似乎应该选择后者,即多一千个朋友同时也多一个敌人。然而,卡布斯教育他的儿孙作的选择正好相反、即“宁肯少交朋友一千,而不多树敌一个”。为何?“因为那一千个朋友也许对于护卫你并不尽心尽力,而那一个敌人却不会放松对你的骚扰。”

       这就是穆斯林选择前者的理由。 这就是穆斯林的智慧。

       显然,穆斯林的思维不是定位在朋友与敌人的绝对的数量上,而是定位在朋友与敌人的相对的作用与功能上。这种选择,是以对事物的发展态势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见为基础的。乍看,一千对一,似乎不该为少一个敌人而少掉一千个朋友,但只要转换视角,从仇敌的凶恶性与顽固性以及实际生活中挚友之少,便可发现,这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历史上阿拉伯血亲复仇的传统以及豪侠行为的遗风,常使仇敌的骚扰变得顽固而持久。著名的四大哈里发,竞有三任逃不过被仇敌谋杀的命运,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与其有一千个并不是挚友的朋友,倒不如少一个将对你穷追不舍,置你于死地而后快的仇敌,这就是穆斯林的逻辑。穆斯林思维的务实特色,在此又一次展现了风采。 也许正是上述逻辑,使穆斯林很重视防范敌人,由此引申出许多诸如此类的智慧来:“在你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时候,不要同敌人的矛盾激化。”“对于强敌,不要一开始就使矛盾激化,对于弱敌,不要轻视征战的艰难。”“应当尽力避开妒忌者,以免撩拨起他们的怒火,而对你行恶。”“尤其要警惕内部敌人,因为他们了解外部敌人不可能侦察到的秘密。由于他害怕你会加罪于他,无时不对你心怀叵测。”“应当在敌人的阴谋得逞之前,就把敌人击败。”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智慧 第八章

上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四章 巧创文明的智慧
下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二章 滚动的“塔基亚”原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