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智慧》第三章 群体生存的智慧
分享到:
2014-02-20 11:11:32 【来源:】 点击:


       在阿拉伯民间,甚至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据说,在霍腊散地方有个著名的游侠,富有而性善,名字叫牟赫拉伯。一天,他在路上信步淌徉,不小心踩着一块甜瓜皮,脚下一滑,他摔倒了。此时,他立刻掏出刀子.把那块瓜皮切得粉碎。仆人间他:“少爷啊,像你这样有钱的堂堂侠土,对瓜皮逞能,不觉得羞槐吗?”牟赫拉伯回答说:“摔倒我的甜瓜皮,我不拿它开刀,拿谁开刀?不论谁把我摔倒,我都把它视为仇敌!以刀还击。不要轻视敌人,哪怕他十分弱小。”对一块瓜皮尚且如此,那么对一个仇敌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对于较小的敌人也不轻视,要把弱敌当强敌来斗。”这就是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斗敌之前如此注意防敌,就是《孙子兵法》也未曾如此强调过。其一半原因和自然与历史的教训有关。前伊斯兰时期古阿拉伯连绵不断的血亲复仇与部落之争姑且不说,就是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穆斯林内部的纷争也足以提醒人们,防比斗更为重要;另一半原因,恐要归于由自古重视商业经营的穆斯林的富于实利算计的头脑了,用投入产出计算,防患于未然自然要比你死我活的厮杀拼斗经济得多,这种“宁少交朋友一千,而不多树敌一个”的方略,是非经济头脑决然想不出来的。穆斯林的智慧,确是务实的。

       不窥探他人隐私就是仁慈

       伊斯兰有关人际关系的训谕,阿拉伯文的意义是“容忍、仁慈和宽恕”。在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许多公认的准则。诸如:

       避免说他人闲话,象在背后讲他人不想让人讲的事,就是容忍和仁慈的一部分;不可以私心谈论他人的事,除非这样做会带给他人好处;不要耻笑他人.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反抗和引发犯罪;要避免去评论他人信仰的真诚程度;不要说有关罪恶的行为和事情,除非这是在采取社会行动时所必需的;避免谈论猥亵和带侮辱性的事情,或以宗教来开玩笑。这些准则,之所以被公认,因为其精神都源自于《古兰经》。世界上很难找到一部宗教经典,能像《古兰经》那样如此具体指导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浑名相称,信道后再以浑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你们不要互相侦探,不要互相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的已死的教胞的肉吗?”“他们的秘密谈话,大半是无益的;劝人施舍,或劝人行善、或劝人和解者(秘密的谈话)除外。”(49:11、13;4:114)“真主不喜爱(任何人)宣扬恶事。”“信道的人们啊!如果一个恶人报告你们一个消息,你们应当弄清楚,以免你们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49:6)

       这些准则和劝诫,包含着四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尊重他人隐私,二是尊重他人人格,三是宽恕他人的过失与缺点,四是善事多宣扬,恶事防扩散。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还是关于对人们隐私的尊重。这可以从穆罕默德另一句至理名言中得到明示。这位穆圣曾说;不干涉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是一个穆斯林诚实的验证。” 穆斯林是那些为其他穆斯林的安全而尽其手、舌之力的人。” 谁为求真主的喜悦而作此事,我要赏赐谁重大的报酬。”(4:115)在此,把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视为对一个穆斯林仁慈和诚实的检验和证明,并赋予这种行为以宗教伦理的神圣意义,以至最后同真主安拉在末日审判时对人的善恶评价联系在一起,这是穆斯林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思路。 从人们的实践经验而言,隐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因素。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愿公开、不愿告诉他人、不愿被人知道的秘密。诸如个人嗜好、生理特征或缺陷、病情、日记、挫折和痛苦、过失与教训、私人友情、婚恋史、夫妻生活、子女血缘、财产收入、宗教信仰等,对这些个人私密,本人不愿讲,也忌讳别人打听、窥探。

       现代心理学已告诉我们,人的秘密处于保密状态下,心理和情绪是平稳的,而一旦个人秘密被人发现,就会引起心理和情绪的躁动不安。有时即使别人没有发现,但怀疑他人已经发现了,心中也会忐忑不安,压力很大。轻者不高兴‘对他人的窥探’而产生意见,严重者为了心理上的自卫相反击,往往爆发冲突;更有甚者,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对个人或他人进行攻击,引发不良后果。所以说,隐私往往牵动着人们最敏感的神经,排他性强,是处理人际关系中极为敏感的部分。如何对待隐私,也是能否维持团体内部团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中所传达的真主的启示,正是抓住了人际关系中这一最为敏感的环节,针对了人们易犯的错误。在这些训谕中所表现出的对人们社会心理过程的洞见,对生活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堪称一绝。对于这些训谕,与其说这是指导个人处世的智慧不如说这是维护团体生存的智慧,它是与穆斯林的生活环境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伊斯兰教在给穆斯林提供一种条理清晰和轮廓分明的世界观时,也几乎强制性地将他们引入古代世界文明大道。

       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物理环境,使它形成了数个截然不同的经济区域,社会发展也极不平衡。一个是位于西南部的也门农业区域。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也产生一些较为繁荣的城市,形成了滨海文明。另一个是西部希贾兹即汉志商业区域。它有一条商道贯穿半岛,沟通东西贸易,这条道上的城市十分繁荣。再有一个就是中部广大的牧区。这里仍停留于氏族社会阶段,各部落过着住帐篷、吃羊肉、喝羊奶、以羊毛遮体和离不开骆驼的原始生活,文化处于蒙昧状态。这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域,由于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的入侵,商道受阻,农业凋敝,而牧区又充满着争牧草、水源和为血亲复仇的战斗,从无宁日。

       那时,半岛的宗教情况亦十分复杂:罗马帝国输入了基督教,波斯帝国带进了拜火教,还有犹太人的犹太教。这些外来的宗教,有着各自的利益关系。而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则是形形色色的偶像崇拜,几乎每一个部落都奉一个偶像为神,在不同神的庇护下,人们各行其是。这些宗教是半岛内忧外患的祸根,也是全岛统一的绊脚石。此外,蒙昧时代阿拉伯民族的心理特点,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那时“阿拉伯民族是神经质的民族,常常为了“一点细小的事故而暴怒如雷,不可遏止。遇到个人的人格和部落的荣誉被损害时,立刻拔剑而起,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战争甚至已成为他们平常的习惯和日常的生活了”。穆罕缺德成圣、伊斯兰教兴起时,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智慧 第八章

上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四章 巧创文明的智慧
下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二章 滚动的“塔基亚”原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