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分享到:
2010-03-17 20:13:01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4.业缘——回族具有某种择业选择——即择业禁忌,有的即使收入再高也不能干。所以回族就业范围受到主观与客观限制,很多人往往多从事相同的职业,如“回回三把刀,一把宰牛羊,一把剥皮子,一把卖切糕”,即所谓回民多从事清真饮食业,牛羊贩运、屠宰业,羊毛、羊皮、羊绒的贩运业等,甚至于在回族聚居地区,垄断了当地此类经济门类。共同的职业,把众多回族穆斯林凝聚在一起。
 
      5.教缘——浓郁、深厚的宗教情感,是中国回族穆斯林民族性的重要心理基础。宗教的社会网络,是城市与乡村社会中的社会基础之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1300多年,在当代中国穆斯林民族地区,至今依然起着最重要的族群凝聚作用。相对于那些无宗教信仰的族群而言,教缘——是在地缘、血缘、族缘、业缘之外,为有信仰的回族穆斯林提供的一种重要的聚集方式与黏合方式。
  
      不同凝聚黏合形式,各具不同效应。
 
      先举地缘产生的效应。新疆在1949年时仅有回族12万,迄今为止已逾100万人,除了自然增长以外,还有大量的机械增长——即自愿移民。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西北甘宁青地区回民大量涌向新疆避灾就食,即民间所谓“走西口”。据载宁夏西海固地区就有6万余人(其中仅海原县有3万人)“走西口”。他们的这种移民方式,主要是依赖家族、亲属关系,一两人或三五人到达新疆某地站住脚跟后,便往往会呼亲唤友,络绎不绝。在今天的乌鲁木齐、伊宁、昌吉、米泉、焉耆、沙湾等地,居住着众多的回族穆斯林。新疆成为继宁夏、甘肃、河南、青海以后,中国回族穆斯林人口总数第五的省、自治区。
  
       次举血缘产生的效应。由婚姻关系构成的血缘网络,典型如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西道堂,主要由马、丁、敏三大姓和其他小姓,以其相互之间的联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乌玛”——宗教公社。而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的哲赫忍耶的甘肃狄道(今临洮县)与宁夏金积堡,历史上也曾通过婚姻保持着密切关系。
  
       再举业缘产生的效应。回族擅经营商贸业,固定的回族坐商、流动的回族行商,把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回族聚居区联系到一起,构成一个严密的商业网络。其中西北地区甘肃一青海传统的“唐蕃古道”,新疆一内蒙古传统的“驼茶丝路”,西南地区云南一四川传统的“茶马古道”上,回族穆斯林的脚户通过马帮、牦牛(或骆驼)驮队,推动边远地区的商品流通,织成一个巨大的商业贸易网络。早在清末,云南省平远及河西等地的回民就组建马帮,从事昆明、思茅、景洪、勐海到缅甸景栋、泰国清迈、缅甸毛淡棉等地,以及云南与广西、广东等长距离的贸易活动,具有从事国际及省际贸易的经验,建立起相关的关系网络。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回族 中国

上一篇:回族: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商业、服务业
下一篇:“汤瓶八诊”——回族医学的瑰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