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分享到:
2010-03-17 20:13:01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族群属性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而族群最擅长编织网络。透视任何一个社会,它的事务大多是需要通过网络的形式而展开的。这种网络是一个特殊的由个体相互联系的社会网状物。每一个个体因为其担当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分别位于网络的中心或边缘。
  
       在中国,每一个族群,都有其自己的社会网络。具体表现为中国回族穆斯林有着自己民族独有的社会网络结构。通过长期观察表明,中国西北地区回族穆斯林社会,存在着一个看似无形却时时处处都能够感知存在的社会网络系统。共同的民族文化是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构件,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是联络回族穆斯林族群情感的重要纽带。这个社会网络系统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参与性、反应的敏锐性和内部联系的高效率性。尤其是在一些地区、部分教派门宦中,上述特征表现更为突出。
  
  一、社会网络的集聚黏合方式
  
  中国回族穆斯林在中国少数民族中,虽然外在的民族特征不够显著(如没有所谓的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使用他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共同语言充当交流工具)、民族风俗特色不具较多独特性(如回族并没有像藏、蒙古、维、壮等民族那样有专属自己民族的、鲜明特征的文艺表现形式——歌曲、舞蹈、曲艺),然其民族性格却比较明显、族群意识却十分强烈,宗教信仰尤为坚定。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关系中,不同时间、空间决定个体的角色。网络关系中的个体,往往具有大致不同的权利与义务。个体角色会经常处于变动中,如某些人在某种时段、某种场合、某种情境下是授益人,实施义务,而在其他时段、场合、情境下却变为受益人,享受权利。授益人与受益人之间构成关系的复杂体系,授益方往往使用自身的权力、地位、财富和其他一些社会资源,去帮助护佑受益方。回族穆斯林们彼此之间,通过相对固定的形式保持着相互的社会联系。不同地方(如西北、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城市与乡村地区)回族穆斯林网络的密度有所不同——或是松散或是紧密地保持着族群联系。针对个体而言,有时这种网络处于暂时休眠的状态;而一旦启动,则很快处于高效率运作的状态。
  
       综观回族穆斯林社会网络结构,通常以多种集聚黏合形式体现:
  
       1.地缘——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通的一种社会网络黏合方式,虽然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心目中,地缘远不如血缘与族缘那样重要。
  
        2.血缘——回族穆斯林较为重视血缘关系,宗亲、姻亲等的联系过从甚密。“婚姻的职能即是有用的社会经济契约,这不但存在于男女之间而且也存在于社会团体之间。……婚姻起着组织经济分配与合作方式的作用。”在中国回族穆斯林族群中,素有“回回亲、亲上亲,打断胳膊连着筋”的形象比喻。
  
        3.族缘——在他族眼光中,回族首先是民族认同,然后才是血缘认同、地域认同等等。回族好舍散,注重资财二次再分配。散“乜贴”,缴“则卡提”,扶困救贫、周济穷人,首先围绕本民族展开。至于日常生活与经济关照,也多在同类中进行。因此回族穆斯林中又有“党护族类”,“行、赉、居、送,千里不持粮”的说法。族缘是决定回族族群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回族 中国

上一篇:回族: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商业、服务业
下一篇:“汤瓶八诊”——回族医学的瑰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