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山东回族经济
分享到:
2011-06-13 18:10:38 【来源:回族研究】 点击:
     二、山东回族工商业的发展

     (一) 回族发展工商业的社会经济环境

     回族工商业的发展与其族源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关。早在宋代,进入山东的回回人,大都为波斯、阿拉伯商人,他们居住在济南城内历山顶街附近。元代也有不少回回人来山东经商留居。回族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崇尚诚实经商,鼓励人们公平买卖,所以,经商是山东回族的传统。明末以后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这些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条件。加上山东地处江南与华北中间地带,北有京津,南有苏杭,每当京杭运河通航之际,成千上万的船只途经山东,大批南货随船北去,无数北方土产满载南下,南北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了,商业资本日益活跃,这也为山东回族发展工商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成为山东回族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台儿庄、济宁、德州、聊城(东昌府)、临清、郯城等地都成为盛极一时的工业城市。

     (二)经营行业及交易方式

     1.行业。伴随着山东回族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回族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业也发展起来。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回族经营的行业主要有牛羊屠宰业、皮毛加工业、清真饮食业、干鲜果品业、清真糕点业、茶叶及杂货业、制帽业、珠宝古玩业、纺织业等。牛羊屠宰业分布于城乡各回族聚居点,其中济南牛羊屠宰业规模最大;皮毛业主要分布在济宁、临清、泰安、枣庄、菏泽、济南、金岭镇、益都等沿运河交通要道的回族聚居点;清真饮食业遍布于城乡各回族聚居点,济南、济宁、青岛均有著名的回民餐馆,经营羊肉水饺、焖饼、马蹄烧饼、烧牛肉、蒜爆羊肉以及甜沫、馓子、绿豆切糕等名吃;干鲜果品业集中在济南。清代济南西关城顶街已是山果土产集散地,经营山果、黑红枣、核桃、牛皮、凤鸡、牙碱、药材、海味等;清真糕点业以济南、金岭镇、益都较有名,经营桃酥、麻片、蜜三刀、绿豆糕、长寿糕、马蹄酥等几十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茶叶及杂货业以金岭镇较有名;制帽业主要集中在周村和益都;珠宝古玩业主要集中在青岛。

     2.交易方式。回族从事上述行业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城乡小商小贩采取的坐商和行商。坐商是指坐落于固定地点营业的商贩,以经营农副产品为主。其中有店面的叫小商或小商店,露天营业或租用他人场所(或公共场所)设摊的叫“摊贩”。行商是指没有固定营业地点的行摊和小贩,经销日用杂品和手工业品,他们走街串巷,肩挑、手推、身背、用牲口驮。二是设行栈。金岭镇的茶叶、济南的干鲜果品及青岛的古玩业、济宁的皮毛业等均在几个地区设有不同规模的行栈,还采用代理方式。其中济宁回族皮毛业行栈的设立最有特点。那里的行、栈分设,另有中间商(俗称“跑行的”),形成双层交易。皮行是货物与卖方的集中地,行主为卖方提供食宿,并帮其购货。买方不能直接进皮行买货,买卖双方多不直接成交,由“跑行的”把货从卖方买来,再卖给买方,即皮行———中间商———皮栈。这种贸易方式自古沿袭,成为各行栈遵循的不成文规定。皮行,一般为独资经营,少数合资经营。通常设掌柜1人(多为行主自己担任),统管全行业务;“盘子手”(俗称掌盘的)1人,负责洽谈生意,与买卖双方联系,看货验货,开盘定价;帐房先生1人,负责核算;另外有店伙(店员)数人不等,负责进出货物、晾晒等。皮行是招各地皮商、皮贩投行,货存行内。“跑行的”到各行走串,看有无所需货物。如果拍板成交,行主则由卖方总额中提取3%的佣金作为收益。有时,货主要价便宜,或行主估计行情上涨,就先自己买下,待涨价后出售。皮栈有“行贴制度”即“一行一栈”,皮栈以某一固定的皮行为依托,但其间并无直接依附和经济关系,都是独自经营、自负盈亏。皮栈是代客收购所需皮张,以收取佣金为主要收益。清末民初,济宁有皮毛行栈30多家,“跑行的”500多人。

     (三)生产组织形式

     一是开设手工作坊。清真糕点业、制帽业和皮毛加工业的生产基本上是家庭手工业作坊。糕点的生产多以家庭成员为主,再雇佣数人。20世纪20年代,益都回族有50多家从事制帽业,各家雇工人数不等,一般是头半年筹料、糊胎,旧历八月十五日以后正式开工,十月进入旺季,年产约100万顶。在济宁皮毛业中,明末就有雇工经营的手工作坊。清道光、咸丰年间,雇工达百余人。光绪年间,有较大的作坊20余家,最多雇工达千人以上,年产各种皮衣数以万计。其生产工艺十分考究,分为鞣制和裁制两大系列,每一系列又细分为若干工序,由原料生皮到制作裘衣制品,大小工序共20多道。当时济宁回族的制革、制裘技术,居全国皮毛业首位。

     二是创办现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山东回族中的有志之士,创办了现代工业企业。当时最为著名的企业是由马伯声于1929年在济南创办的仁丰纱厂(今济南国棉三厂前身)。由于运用最新技术,严格管理,“仁丰”很快构成了自纺、自织、自染的独立体系,所产“蜘蛛美人牌”十二磅原白布驰名全国,能与当时日本在青岛产的名牌大五幅布竞争于国际市场。此外,马伯声还创办了仁德面粉厂、惠丰面粉厂、永年面粉厂和永年电灯厂,还创办过农副产品种、养、加一条龙的农场。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这些民族资本企业难逃被压制、被排挤和破产的厄运。仁丰纱厂创办了3年,就被宋子文官僚资本控制,“七·七”事变后,被日本侵略者实行了军管。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归还马伯声经营。

     三、山东回族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历史上山东回族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汉族大体相当。在农业方面,作为一个外来的少数民族由于处于农业经济水平较高的环境之中,从一开始就运用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采取精耕细作方法。加之,回族开始从事农业者多是转战南北的军人,他们见多识广,善于博采众长。因而,山东回族农业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在工商业方面,无论是手工作坊,还是设行栈、办代理以及创办现代企业,都反映了山东回族工商业的发展水平不低于汉族的水平,并且与汉族同步发展。

     2.回族农民兼做季节性的小商小贩。在中国2000多年“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里,普遍鄙视商业,山东回族虽然身处汉文化较发达的孔孟之乡,但是由于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崇尚商业,回族农民兼做季节性的小商小贩较为普遍。

     3.山东回族工商业主要集中在与其生活习俗有关的行业。如牛羊屠宰业、清真饮食业、皮毛加工、茶叶等。并且活动范围较广,只要是有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回族商人的活动。同时,季节性较强,在皮毛加工、牛羊屠宰、制帽等行业表现的最为突出。此外,小商小贩的活动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注释:  
①②③《回族简史》,6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78。
④《清史稿》卷528《苏禄》。
⑤《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3辑,177页,雍正二年九月十二日,陈世倌奏折。
⑥《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2辑,900页,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一日,陈世倌奏折。
⑦转引自《回回民族问题》,31页,民族出版社,1982。
⑧参见《山东省民族志资料选编》第一辑,75页。〔作者 山东省委党校 副教授〕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历史上 山东 回族

上一篇:我国汉族多元信仰源流解析
下一篇:宗教对气象变幻的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