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伊斯兰教的兴起
分享到:
2012-01-10 22:47:5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这些经文如晴天霹雳,划破了麦加上空的寂静,刺痛了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神经,搅动了大财主们的酣梦。他们惊恐万状,大呼小叫,发誓一定要阻止新宗教的传播,并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古莱什人首先行动了。古莱什的头面人物们(其中包括艾布·苏福扬)不止一次地找穆罕默德的保护人艾布·塔利卜,要他劝自己的侄儿放弃新宗教的传播,否则要和穆罕默德见个高低,决一雌雄。艾布·塔利卜感到压力很大,他虽然没有加入伊斯兰教,却同情穆罕默德。他一次又一次顶住了压力,最后面对古莱什人的再三威胁,他劝穆罕默德不要操之过急。穆罕默德很尊敬这位抚养过他、保护过他的伯父,但他对自己的使命抱着义无反顾的态度,决不妥协,决不动摇。他斩钉截铁地对他的伯父说:“即使他们有力量把太阳放在我右边,把月亮放在我左边,我也决不停止我的正义事业。”伯父宽厚地鼓励道:“孩子,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做吧!”(纳忠:《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版,第132页。)艾布·塔利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穆罕默德的保护人。

    麦加的反对派对穆斯林的迫害日甚一日。他们使出种种手段来对付穆斯林。他们采取心理战,对穆斯林进行冷嘲热讽,谩骂、侮辱,讥笑、挖苦,以此来打击穆斯林的信心,他们对穆斯林还进行经济制裁,断绝同穆斯林的商贸往来,拒绝偿还债务,断绝弱小穆斯林的饮食,让他们忍饥挨饿。他们还断绝同穆斯林的婚姻。反对派头子之一艾布·赖赫卜甚至狠心拆散了他的两个儿子的家庭(他的两个儿子在穆罕默德传教前分别娶了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茹给娅和温姆·库勒素姆)。但穆斯林信仰坚定,决不屈服。在这些手段都不灵的情况下,顽固派大打出手,棒打石击,还投以粪便。每个家族先折磨本族内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并迫使他们退出新宗教。当时有一位黑奴叫比俩勒,被他的主子扔在太阳底下灼热的沙子上,并在他的胸口上压了一块大石头,比俩勒在挣扎着,他的主子威逼道:“你就这样死去呢?还是脱离穆罕默德所传的教回到原来的宗教上呢?”比俩勒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还重复着一句话:“惟一的主!惟一的主!”此时,艾布·伯克尔刚好路过此地,见这惨状,就把比俩勒赎了出来,使他获得了自由,后来他以信仰坚定和声音高亢嘹亮而成为第一个宣礼员(在宣礼塔上召唤礼拜的人)。信徒阿米尔的母亲也被艾布·杰海勒的妻子用长矛活活戳死(纳忠:《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一版,第132页。)。

    连穆罕默德都没能幸免于侮辱。艾布·赖赫卜的妻子温姆·杰米勒把一污秽的东西扔到他的家门口。但穆罕默德处之泰然,第二天早晨把门前的秽物扫尽了事。然后,我行我素,照常传教。

    反对派发现对穆罕默德威胁不成,就来利诱,真可谓软硬兼施。有一位叫乌泰拜的古莱什头面人物代表古莱什全体反对派来找穆罕默德谈话,他说:“穆罕默德!你到底想干什么?听我说,如果你想要金钱,我们大家敛钱给你,使你成为我们中最富有的人;如果你想要地位,我们让你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你想当国王,我们让你做我们的国王;如果你想要美女,我们也可以满足你的愿望……”反对派以当时普遍流行的价值标准来揣摸穆罕默德的所作所为,结果穆罕默德宣读了《古兰经》叩头章,经文号召人们放弃偶像崇拜,信仰真主独一。反对派见穆罕默德意志坚强,不为金钱、地位等世俗利益所动,便恼羞成怒,迫害变本加厉。但反对派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为穆罕默德不为名不为利、义无反顾干事业的高贵品质所感召,对穆罕默德由敌视变为肃然起敬。一天,艾布·赖赫卜无故谩骂、诽谤穆罕默德,当时穆罕默德的叔父哈木泽(尚未奉教)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一气之下用他的猎弓猛砸艾布·赖赫卜的头部,砸得头破血流。艾布·赖赫卜家族的人想帮助他,但他们深知哈木泽是一位武功高强,令人望而生畏的彪形大汉,也就作罢了,艾布·赖赫卜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哈木泽当众宣布自己皈依伊斯兰教。从此以后,哈木泽以自己无比的忠诚和超群的武功捍卫着伊斯兰教,在后来的传教事业中成为一名中坚分子。

    尽管穆斯林的队伍日益壮大,但与反对派相比,力量仍悬殊很大。很多穆斯林不断受到反对派的迫害,穆罕默德暂时也无力保护所有的穆斯林。于是,他决定先让一部分受迫害最严重的穆斯林,暂时离开麦加到别处去避一避。穆罕默德环顾四邻,最后选择了与半岛有一海之隔的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阿拉伯人称“哈拜舍”),与麦加隔红海相望,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同是一神教,道统一致,一脉相承。伊斯兰教也承认基督教的经典《引支勒》(《圣经》),承认基督教的先知尔萨(耶稣)。正是基于宗教上的这种关系,穆罕默德选择了埃塞俄比亚为部分穆斯林的避难地。当时,穆斯林先后两次出走埃塞俄比亚。第一次去了11个(一说是10个)男子,4个妇女。他们从舒尔白港乘木筏西渡,惊涛骇浪,随时有翻倒木筏的危险,所幸平安登岸。其中,有奥斯曼(后来的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和他的妻子茹给娅(穆罕默德之女)。第二次去了80个男子和11个妇女。这些避难者在埃塞俄比亚得到了保护,个个安然无恙。

    古莱什贵族听到穆斯林出走的消息,惊恐不安。他们担心这些穆斯林将来羽毛丰满后,对他们构成威胁。于是,立即派阿慕尔·本·阿绥和阿卜杜拉·艾比·拉比阿两人为代表,携带厚礼,匆匆起程,赶往埃塞俄比亚,试图说服国王引渡前去避难的穆斯林。这两人给国王和大主教送上厚礼后,大讲特讲了穆罕默德和这些穆斯林的不是,什么“标新立异”啊,“蛊惑人心”啊……加了不少罪名,请求国王把这些穆斯林放出来。国王并没有听这两个古莱什使节的一面之辞,他把穆斯林代表召来,要求澄清。穆斯林把穆罕默德传教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讲给了国王,并念诵了《古兰经》“麦尔彦章”的有关尔萨(耶稣)和其母麦尔彦(玛利娅)的部分经文。国王听后觉得这些内容与《圣经》里的话很相似,便拒绝了古莱什代表的要求。阿慕尔·本·阿绥和阿卜杜拉·艾比·拉比阿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尽管出走的穆斯林在埃塞俄比亚受到了保护,但他们身处异国他乡,非常思念故乡和亲人。当他们听说古莱什反对派已信奉了伊斯兰教以后,这些回家心切的人中就有30余人回到了麦加,他们一路疾行,至麦加郊区驻足探听虚实,始知所传消息有误。有人急忙又去了埃塞俄比亚,有人留在麦加躲藏起来。其中有奥斯曼和他的妻子茹给娅、阿卜杜·本·奥夫、祖拜尔·本·阿瓦姆。在埃塞俄比亚避难的穆斯林,在那儿苦熬好些年,直到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穆斯林势力壮大以后,才陆续回到了麦地那。

     一个新的信仰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传教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穆罕默德的脚下不是一片坦途,而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风风雨雨,险象环生。穆罕默德的生活如同大海跌荡起伏,波澜壮阔。他的心情常常悲喜交加。比如,欧麦尔·本·哈塔布的入教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穆罕默德为之高兴。欧麦尔当时30多岁,他身强力壮,性情刚烈,嗜酒如命,容易动怒。他当时在麦加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人们都很敬畏他。伊斯兰教传播之初,他也在反对者之列,并且由于他的影响力,他对穆斯林的伤害不亚于其他人。穆罕默德传教6年后的一天,他得知穆罕默德和他的一部分弟子在一间房子里聚会,他就想闯进去拼个你死我活。路上有人告诉他,他家里有事。于是他急忙回家。当他获悉他的姐姐法蒂玛和姐夫赛义德·本·宰德已加入伊斯兰教后,立即找他俩算账。他进门时正好看见有人给姐姐和姐夫诵读《古兰经》经文,他便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动手打了姐姐和姐夫,打得鼻青脸肿,这时原本小心翼翼、躲躲闪闪的姐姐和姐夫也都火了,对着欧麦尔大声说道:“是的,我们已加入伊斯兰教了,你对我们怎么样,随你的便吧!”这一下,这位刚烈男子的心倒有点软了,他求他们把刚才读的经文再给他读一遍,他听后,二话没说,直奔穆罕默德聚会的场所,当场念了“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从此以后,他不但成了一个坚定的穆斯林,而且和艾布·伯克尔一起成为穆罕默德的左臂右膀,为捍卫伊斯兰教,为保护穆斯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穆罕默德·侯塞因·海卡尔著,王方、赵桂云译,《穆罕默德生平》,新华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第113页。),后来还成了艾布·伯克尔之后的第二任正统哈里发(伊斯兰国家君主)。

     欧麦尔加入伊斯兰教,加强了穆斯林的力量,而大大削弱了反对派的势力。使他们对穆斯林恨之入骨,迫害也愈演愈烈。反对派写下《麦加约书》,悬挂在卡尔白的墙壁上,约书郑重其事地宣布:任何人,无论哪个部落必须立即断绝同穆罕默德及穆斯林的一切关系,其中包括婚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禁止向穆斯林供应食物。这一招,确是恶毒。包括没有奉教的艾布·塔利卜和所有同情穆罕默德的人全被围困在山中,围困持续了3年,很多人忍饥挨饿,不少人被折磨致死。

    不久,《麦加约书》被古莱什的部分大众撕毁。最后,古莱什大众共同商议,正式宣布废除不合理的《麦加约书》。3年的封锁,使穆斯林经受了考验,战胜了困难,坚定了信心。而古莱什反对派的力量被分化了。

    废除《麦加约书》之事,发生于619年。穆斯林从中受到鼓舞,正有点扬眉吐气。但没过几个月,又发生了令穆罕默德十分痛苦的两件事——艾布·塔利卜和赫蒂彻相继去世。艾布·塔利卜虽然没有信奉伊斯兰教,但他始终是穆罕默德的保护人,有了他的保护,反对派想加害于穆罕默德总是考虑再三,不敢轻举妄动。如今,保护人没有了,穆罕默德的处境更加艰难。赫蒂彻陪伴穆罕默德28年,是穆罕默德的患难之妻,她的辞世使穆罕默德失去了一位忠诚的伴侣和可靠的贤内助。因此,伊斯兰历史称这一年(619年)为“悲痛之年”。

    穆罕默德为了寻求新的支持者,他于619年的教历11月前往麦加东南75公里处的塔伊夫。塔伊夫人很势利,他们见穆罕默德没有太大势力,就把他拒之于门外,他只好返回麦加。

    穆罕默德约50岁时,由于赫蒂彻的去世而孤身一人。赫蒂彻的丧期过后,他考虑再婚。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他与早期穆斯林中坚分子的关系,他与艾布·伯克尔之女阿伊莎订了婚。由于阿伊莎年岁尚小,过了几年到了麦地那后,才跟她完婚。阿伊莎以聪颖机灵而著称,她在穆罕默德身旁,耳濡目染,接受熏陶,长了不少知识,背记了大量“圣训”(穆罕默德言行录),后来获得了“温母·勒穆米尼乃”(信士之母)的称号。这是后话。穆罕默德在跟阿伊莎结婚之前,娶了一位名叫苏黛的麦加穆斯林遗孀。

    在这段时间里(621年),有一件事情值得一写,就是穆罕默德的夜行(伊斯阿),中国穆斯林叫“登霄”。根据《古兰经》经文,穆罕默德骑着一匹飞马(布拉格)一夜之间从麦加飞往耶路撒冷,再从那里升到7层天(米阿拉直),接受了若干“启示”以后( 这次的“启示”包括了一天5次礼拜。在此之前,何时礼拜,礼几次拜,都无具体要求;在此之后,明确规定一天一夜24小时内礼5次拜。分别为:晨礼、响礼、晡礼、昏礼、霄礼。),又顺利地返回麦加(17:1)。从此,耶路撒冷又变成了伊斯兰教的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穆罕默德在麦加公开宣布他的这一奇特经历后,遭到古莱什人的嘲笑和挖苦,部分穆斯林也有所怀疑。但由于号称“苏底格”(忠贞的)的艾布·伯克尔的坚信不疑,才消除了部分穆斯林的怀疑。穆罕默德的这一奇特的宗教经历,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伊斯兰教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一个预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罕默德 时代 伊斯兰教

上一篇:近现代伊斯兰教——西方的挑战与现代复兴
下一篇:马步芳参加抗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