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伊斯兰教的兴起
分享到:
2012-01-10 22:47:5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1)巴德尔战役(624年)。巴德尔是距麦地那以南80英里的一块高地,为汉志商队通往叙利亚的必经之地。624年3月,穆罕默德决定截击一支从叙利亚归来的古莱什商队。这支商队由1500头骆驼组成,规模庞大,货物可观,很多麦加古莱什贵族都入了股。领队为倭马亚家族的领袖、商业贵族艾布·苏福扬。艾布·苏福扬闻讯,十分慌张,他害怕曾被他迫害过的穆斯林对他不会客气,弄不好人财两空。于是他一面命商队绕道而行,避开穆斯林,一面派人急速赶回麦加求救。艾布·杰海勒第一个响应,并动员其他古莱什人近1000名去对付穆斯林。艾布·苏福扬改变原来的路线,沿着海岸逃跑掉了,穆斯林得知与他们相遇的不是商队,而是前来保护商队的10OO名古莱什反对派后,其中一部分穆斯林有点失望,有的甚至嚷着要回麦地那,不愿与这些古莱什人交战。《古兰经》对此进行了批评,指出了利弊得失(8:6~7)。然后给予鼓励:“先知啊!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如果你们中有20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200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100个人,就能战胜1000个不信道的人;因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众。……真主是与坚忍者同在的。”(8:65~66)。后来,经过穆罕默德的说服与动员,全体穆斯林振奋精神,奋勇作战,结果300名穆斯林打败了1000名古莱什反对派。古莱什人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全被俘虏,俘虏中包括穆罕默德的伯父——著名的高利贷者、疯狂迫害穆罕默德的艾布·赖赫卜。不久,麦加贵族派人要求赎回他,穆罕默德答应了。被俘的还有穆罕默德的女婿、泽娜布的丈夫艾布·阿斯·本·拉阿。泽娜布托人用其母赫蒂彻送给她的项链等物来赎她的丈夫。穆罕默德也同意了。并同艾布·阿斯达成协议:让他离开泽娜布。穆罕默德派人把泽娜布接回了麦地那。艾布·阿斯不久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回到了麦地那,与泽娜布重归于好。穆斯林方面战死14人,其中迁士6人,辅士8人。

    巴德尔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提高了穆罕默德的威信,增强了穆斯林信心,显示了麦地那新政权的力量。巴德尔战役可以说是整个阿拉伯半岛统一在伊斯兰旗帜之下的前奏。

    (2)伍侯德战役(625年)。古莱什人在巴德尔战役失败的消息传到麦加后,整个麦加为之震惊。古莱什人怎么也想不到,一支1000人的劲旅会败给300人的穆斯林。一向耀武扬威、专横跋扈的古莱什人难以忍受这样的结果。有的人抱头痛哭,有的人耿耿于怀。而艾布·赖赫卜受刺激最严重,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发高烧7天后含恨而死。古莱什人要卷土重来。次年(625年)古莱什人以艾布·苏福扬为首,纠集了3000余众(其中包括200骑兵)进犯麦地那,以报巴德尔的一箭之仇。穆罕默德闻讯后,与众弟子商讨对策。穆罕默德的意图是固守麦地那,拒古莱什人于城门之外,而大多数弟子主张出城迎战。穆罕默德采纳了多数人的意见,亲率1000人出城迎战。行至麦地那以南4公里处的伍侯德,与古莱什军发生激战。古莱什军人多势众,妇女们在军中击鼓呐喊,鼓舞士气。穆斯林起初个个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占据优势,后来由于轻敌,加上被部署在山顶上的弓箭手们,为争夺战利品,擅离岗位,导致了穆斯林腹背受敌,军中混乱。此间,一向骁勇善战的穆罕默德叔父哈木泽被一名埃塞俄比亚人投来的标枪打中,当场阵亡。还有70个人阵亡。穆罕默德的头部也受轻伤,军心动摇,穆罕默德收兵返回麦地那,古莱什人不敢追击,也转回麦加。

    (3)壕沟战役(627年)。古莱什人认为伍侯德一战,洗刷了他们在巴德尔战役中失败的耻辱,从中受到鼓舞,产生错觉,以为夺取麦地那,消灭穆斯林,根除伊斯兰教,轻而易举,指日可待。627年,经过2年的充分准备,古莱什人和属于贝都因的格特番部落以及海巴尔的犹太人组成联军。联军以艾布·苏福扬为统率,拥有1万多步兵,400骑兵,1000头骆驼,浩浩荡荡,直驱麦城。穆斯林仅3000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如在空旷的野外决战,恐怕会重蹈伍侯德之覆辙。穆罕默德充分分析敌我力量之后,力排众议,而采纳了波斯籍弟子赛勒曼的建议——在麦地那城周围挖掘一条宽阔的壕沟,然后坚壁清野,据险固守。来势凶猛的联军被宽阔的壕沟阻隔,已是出乎意料,因为这种战术来自波斯,阿拉伯人闻所未闻。围城40天,联军除了向城内射箭投石外,一筹莫展,望沟兴叹。试图跨越者,也都人仰马翻,无一成功者。穆罕默德率众沉着应付,岿然不动,联军求战不得,进退两难。加之气候恶劣,狂风大作,补给困难,士兵满腹怨气,人心涣散,只好悄然退兵。

    自624年巴德尔战役到627年壕沟战役这3年内,穆斯林还发动了数十次小规模进攻,多半取得了胜利。

    (4)驱逐犹太人,清理内部,稳定后方。前文已经提到,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穆罕默德在制定《麦地那宪章》时,给犹太人以充分的尊重。明确规定,在宗教上犹太人有信仰自己的宗教的自由;在政治上,犹太人属于“乌玛”的组成部分,同穆斯林处于平等的地位。伊斯兰教还在一定时期内,以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为礼拜的朝向。穆罕默德想以这种尊重来换取犹太人对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的相应的尊重。然而,正当穆斯林全力以赴地对付麦加的古莱什反对派时,犹太人却在麦地那内部挑起事端,惹事生非。比如,有些犹太人讥讽伊斯兰教的安拉独一论,责问穆罕默德:如果说安拉创造了一切,那么谁又创造了安拉呢?对此,《古兰经》针锋相对地说道:“你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112:1~4)。重申安拉无始无终,独一无二。还有些犹太人挑拨奥斯族与赫子拉吉族之间关系,想重新点燃刚刚平息的战火。总之,犹太人不愿看到穆斯林强盛起来,不愿意看到麦地那出现在穆罕默德主导下的太平局面。麦地那并不平静。在此情况下,穆罕默德决定清理内部,稳定局势。

    (5)驱逐盖努嘎尔族犹太人。巴德尔战役,穆斯林大获全胜,声威大振,个个欢天喜地,但犹太人不愿意共享这份欢乐,他们妒火中烧,背信弃义,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人身攻击,并违背《麦地那宪章》的原则,断绝同穆斯林的往来。穆罕默德警告犹太人不要挑起事端。犹太人不但不接受,反而给予嘲弄。于是,穆罕默德派穆斯林将这个犹太人居住区封锁,包围了15天,迫使他们投降。然后,把这些盖努嘎尔族的犹太人驱逐出麦地那。

    (6)驱逐奈迪尔族犹太人。奈迪尔族犹太人见穆斯林在吾侯德战役中失利,幸灾乐祸,并觉得时机已到,想置穆罕默德于死地,他们构筑工事,收集武器,准备以武力对付穆斯林。穆罕默德采取断然措施,派兵包围,20天后,犹太人招架不住,只好投降,穆罕默德免他们一死,只允许他们按每3人带走1头骆驼,用来运载财产和粮食,其余的牲畜、财产,包括土地和武器统统没收。这是625年8月发生的事。

    奈迪尔族犹太人被驱逐后,一部分迁到叙利亚,另一部分迁到麦加北部的海巴尔。这部分犹太人投奔麦加古莱什反对派,并与古莱什人和麦加以外的部落共同发动了前面提到的壕沟战役。

    (7)肃清古莱扎族犹太人。古莱扎族是三个犹太族中最强大的一支。他们虽对穆斯林心怀敌意,但起初表面应付,虚与委蛇,后来在壕沟战役中原形毕露。他们与包围麦地那的联军,里应外合,暗中接济联军。战争结束后,穆罕默德派兵讨伐这些人,围攻25天后,该部被迫投降。穆罕默德让古莱达族的盟友、奥斯部落的首领作出裁决。在壕沟战役中受伤的阿萨德·本·穆阿兹作出了出乎犹太人意料之外的决定:600名壮丁全部处决,妇女和儿童卖身为奴,土地和财产在穆斯林中平分。这是627年11~12月发生的事情。

    解决了犹太人的问题之后,穆罕默德统一了麦地那城,稳定了局势,巩固了政权。为全力以赴地对付外部的威胁打下了政治基础。

    (8)签订和约,求得安定——《侯代比亚和约》。伊斯兰教的宗旨,就是和平。“伊斯兰”的含义是“和平”,同“战争”、“仇恨”、“恐怖”相对。但是,和平并非是现成的,和平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实现;有时候战争也是为了维护和平。比如,穆斯林为了保卫麦地那而同古莱什反对派进行的战争,就是为了维护麦地那及其周边地区的和平。为了捍卫伊斯兰教,为了保护平民的安全,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进行“圣战”(吉哈德),但“圣战”有其严格的条件。《古兰经》指出:“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照所受的伤害而报复。如果你们容忍,那对于容忍者是更好的”(16:125~126)。可见,伊斯兰教主张和平,但当和平受到威胁时,需要用战争来维护和平。古莱什反对派起初对穆斯林不屑一顾,不愿意平等地与其对话,甚至迫害他们。通过几次较量以后,古莱什人感受到了穆斯林的力量,承认了他们的存在,表现出某种和谈的意愿。穆罕默德及时抓住了这个实现和平的机遇,《侯代比亚和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罕默德 时代 伊斯兰教

上一篇:近现代伊斯兰教——西方的挑战与现代复兴
下一篇:马步芳参加抗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