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指导》:第三篇 第三章 宣教方法
2013-12-30 15:33:17
【来源:】 点击:
不是每个穆斯林都能与他人协作开展工作
与他人协作开展伊斯兰宣教工作,需要耐心和理解,培养自己的服从意识,克服个人主义、自以为是的作风,虚心待人,在工作中协调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一旦集体或领导作出了决定,要无条件地接受。
安拉说:“你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
导人于至善,其核心是导人于信仰安拉,这是每一个穆斯林的责任,他应尽自己的最大的可能去做。
安拉说:“信道的男女互相为保护人,他们劝善戒恶……。”
所说:“你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是责成穆斯林中的团体(安拉至知)在一些集体工作中必须集中力量与智慧,统一认识、统一步骤。但这又并非每一个穆斯林都适宜参与到这一集体工作中去,也许他是个优秀的人,但他不能领会体制与服从的要求,他或许会认为这种体制限制了他个人的自由,是一种束缚。或许他还认为服从领导意味着屈辱,不是遵从安拉的命令,也不象跟拜的人跟随伊玛目礼拜样是服从教律的规定,会获得回赐。类似这样的穆斯林也许他个人单独工作会好一些,与他人合作会产生矛盾与不幸,并有可能树立坏的典型,使那些对体制不满的人、缺乏服从意识而又在团体中工作的人效法,脱离集体,制造分歧,扩大矛盾,造成混乱,导致团体涣散,从而授人以口舌,散布对宣教团体不利的谬论,说他们利欲熏心而纷争不休,说他们是一群只要求别人改善却不改善自身的人。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给宣教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使人们对伊斯兰产生误解和厌恶情绪。仅有一台巨大的发动机是不能正常工作并达到工作目的的,还需要其他各部件装置按原理一同操作启动,如果违反这一原理,只是一味地图快,赶进度,势必会产生伤害。个人与集体也同此原理,他也许认为这样做是好的,有益的,从而不顾集体的工作进程与要求,这必然造成集体的困境,产生的伤害远胜于他个人所认为的利益。也许他的愿望是好的,渴望成就,但那只是今世生活的工作成就,这正如先前我们曾多处谈到这一问题,工作成效要注意一些前提与条件。
领导的要求
作为集体的领导要与同事们和睦相处,要使同事们感到他亲切可以信赖,而不是粗暴无礼。但亲切、友好地对待同事们,并不是说可以允许他们违反教律,按照他们的私欲去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指正纠错。
安拉说:“假若真理服从他们的私欲,天地万物,必然毁坏。”(23:71)
又说:“你们应当知道,安拉的使者在你们之间,假若他对许多事物都顺从你们,你们必陷于苦难。”(49:7)
正如伊本·泰米叶说:“要做对他们今后两世都有益的事,即便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但对领导而言,要依然友好地对待他们。”
作为领导要激励同事们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必胜的信念,要防止大家滋生灰心失望,意志消沉的情绪。
使者在生平中关于白尼古勒则人撕毁与使者订立的盟约一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当时穆斯林固守麦地那城,正在挖掘壕沟,突然一个消息传到使者那里,说白尼古勒则人撕毁了与使者的所订的联合御敌的盟约,使者选派赛阿德·本·穆阿兹,赛阿德·本·欧巴德和阿卜杜拉·本·拉瓦哈,哈瓦特·本·吉比尔四人去了解情况,使者嘱咐他们说:“你们去了解一下情况是否属实,如果确有其事,你们悄悄地告诉我,让我知道就行了,不要惊忧大家,如果他们没有撕毁盟约,你们就公开地大声传达这一消息。”
作为领导要了解每一位成员的专长、特点,在某一方面某人要比同事们更有才干与能力。
安拉说:“你最好雇佣这个又强壮又忠实的人。”(28:26)
各人都有各自的专长,根据工作需要和要求,应选派最合适的人担当。哈利德·本·沃利德曾受命一度指挥穆斯林军队与敌人作战,而使者与艾布·白克尔此时并未辞世归真,以至在一些具体工作上使者也未参与,尽管如此,使者继续让他指挥军队。在有关白尼·吉兹曼部落的问题上,使者说:“安拉啊!在哈利德·本·沃利德做的这件事情上,我确未参与”。在让比俩利高诵召拜词这件事上,使者对阿卜杜拉·本·宰德叙述了他梦中所闻召唤词的情景说;“比俩利的声音确比你宏亮”。作为领导他需要将所要做的工作告诉大家,选择有能力的人去做,在吴侯德战役时,使者说:“谁有能力接受这柄剑去杀敌”,一些人站来了,但使者同有将剑交给他们,直到艾布·德加那站起身来,使者将剑授予了他。
上一篇:《宣教指导》——结束语
下一篇:《宣教指导》:第三篇 第二章 宣教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