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指导》:第三篇 第三章 宣教方法
2013-12-30 15:33:17
【来源:】 点击:
第三段 以身作则的宣传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以身作则是吸引人们加入伊斯兰,召唤人们信仰安拉的良好的宣教方式。宣教者的良好修养,高尚行为,美好品德会在为别人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人就象一本打开的书,人们从中要以随处读到有关伊斯兰精神与意义的内容,会欣然接受它,被吸引进来,因为榜样的力量胜过口头说教。
在今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伊斯兰的传播与发展,正是,许多穆斯林以他们美好的形象,良好的修养吸引了无数的非穆斯林的注视,促使他们最终信仰伊斯兰。宣教者所作的表率是实实在在的宣教,无可辩驳地向非穆斯林证实伊斯兰的真理与完美,这一真理源于安拉,特别是健全的天性与理解。
在以往的宣教史中,宣教者良好的榜样对人们的信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影响,圣妻赫底彻便是典型的一例,当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将希拉山洞发生的情况一一告诉她时,她说到:“祝贺你!指安拉发誓!他永远不会使你出丑,你慈爱、诚实,具有一切美德,安拉帮助你脱离永久的灾难。使者具有的美德使她即刻承认和信仰了他,支持真理。”
传述一个乡野人到使者那里,问到:“你是谁?”使者答道:“我是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那人又问道:“你就是他们说你是骗子的那个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吗?”使者答道:“我就是他们造谣攻击的那个人。”那人随即说道:“但骗子是不会象你这样的,你究竟宣传了些什么?”使者告诉他一些有关伊斯兰的宗旨。听后,他立刻说:“我信仰你,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我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个乡野人通过圣人的仪表及使者面露微笑,在他的脸上闪烁着诚实与美德的高尚之光,从使者的诚实证实了使者的召唤是真实无妄的。
以身作则的原则
以身作则是宣教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良好风范,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品德高尚,言行一致。如果能切实地做到这两条,他就会成为他人心目中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正是一种无声的宣教。相反,一旦丧失了这一条,那他就成为一种反面的样板,是在无声地动员人们逃离伊斯兰。作为宣教者在这一重大问题上要敬畏安拉,不要一方面在口头上宣教,而另一方面恶劣的行为却让人们远离安拉逃之夭夭。
以身作则的第一条原则是品德高尚,在前面的章节中已就道德及宣教者的道德问题作过说明,在此就不要重复了,我们只在这里再一次强调忍耐与宽容这两点美德。宣教者,在面对迫害和压力时,必须具备这两点,成为一个忍耐与宽容的人,因为他肯定要在宣教工作中碰到迫害与压力,如果他不能忍耐与宽容,即如伊玛目伊本·泰米叶所说的:弊大于利。
也如安拉说:“你要原谅,要劝导,要避开愚人。”(7:199)
又说:“你当劝善戒恶,应当忍受患难,这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31:17)
又说:“你应当坚忍,如有决心的众使者那样坚忍。”(46:35)
对于宣教者而言,忍耐是与宣教使命联系在一起的,足证其重要性。
安拉在派遣使者穆罕德为使者之后的降示的一段启示中说:“盖被的人啊!你应当起来,你应当警告,你应当颂扬你的主宰,你应当洗涤你的衣服,你应当远离污秽,你不要施恩而求厚报,你应当为你的主而坚忍。”(74:1──7)
这段启示以“警告”开头,以“忍耐”结束,“警告”的本意是劝善戒恶,而在这之后必定要“忍耐”。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宣教者面对愚昧之徒的伤害时能宽容忍耐,回避其锋芒,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是缺乏这一点的人所得不到的。我甚至可以说,这些高尚的品性会让他们接受真理,也许是在一段时间之后,除非已遭安拉前定的人,无能为力,只靠安拉!
以身作则的第二项原则是言行一致,宣教者应谨防自己言行不一,言行不一的人,他说的再好也不能为自己带来益处。
安拉在叙述舒阿卜圣人时说:“我不愿和你们背道而驰,我禁止你们犯罪。我就不犯罪。”(11:88)
这是安拉警告我们不要言行不一。
又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为什么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61:2)
这是督促宣教者应保持言行一致,它有利于人们接受他和他的宣教。
上一篇:《宣教指导》——结束语
下一篇:《宣教指导》:第三篇 第二章 宣教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