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的伊斯兰教育》 无所不及
分享到:
2014-02-18 17:31:50 【来源:】 点击:
     根据兄弟会的理解与实践,伊斯兰教育的特色之一是无所不及,或曰完整无缺。 伊斯兰教育并不限于人类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伊斯兰教育不象一般苏菲主义和道德主义那样把全部精力放在精神薰陶或道德修养方面,也不象哲学家和理性主义那样一味地沉湎于思想领域;她既不是象军国主义那样全力投入军训,也不是象社会改革家那样把一切活动限于社会教育。 实际上,伊斯兰教育涉及这一切。因为她是针对作为整体的“人”的教育:她涉及人的理性、心灵、灵魂、肉体、道德、行为……同时培育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安逸与患难、战争与和平、教育人直面善恶并举、苦甜交织的复杂社会…… 

        因此,吉哈德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以免伸穆斯林与社会脱节。 这种无所不及或完整无缺性,是伊斯兰信仰领域的特色,是伊斯兰功修(依巴代)领域和法律领域的特色,也是伊斯兰教育领域的特色。

        在这部小著中,我们将简略探讨这些领域。这是兄弟会教育——确切说,兄弟会理解并实践的伊斯兰教育——所珍视的教育领域。 关于灵魂领域,或信仰领域,我们在前面已单独探讨过。我们认为,注重灵魂教育应单独成为伊斯兰教育的一个特色,而且应当是她的第一特色。

        智力领域 兄弟会对智力领域的重视,是基于伊斯兰本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安拉降示于穆圣的第一段节文便是:“你当奉你造物主的尊名而诵读。” (古兰九六:1) 

        伊斯兰是尊重理性的宗教,她把理性作为人类使命的前提条件和赏罚的天然依据。古兰中以下这样的节文比比皆是:“难道他们不用理性吗?”“难道你们不思考吗?”“对有理性的民众的迹象”“对能思维的人的迹象”“对有悟性的人的迹象”“对有心灵的人的迹象”等等。 在伊斯兰中,思维是一种功修(依巴代),求实是一种义务,学习是一种天命,而顽固是一种耻辱,因袭是一种罪过。 

       伊斯兰要穆斯林明确认识自己的主宰,把自己的宣传建立在“明证”的基础上;伊斯兰不接受盲从者的信仰,不希望信士成为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人。穆斯林应当思维、探索、通晓事理,“安拉欲使谁得到福利,必使谁通晓教义。”(圣训) 因此,理性教育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灵魂教育或信仰教育。因为人的行为,只是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故班那把“理解”作为盟约的第一项内容,把它置于“忠诚”、“实干”、“奋斗”、“兄弟情义”等项目之前。因为理解先于一切;一个人只有认识并理解了真理,才会忠于真理,为真理而实干,为真理而奋斗。

       古兰使知识先于信仰和谦逊,因为后两者是前者的结果,也是前者的派生。安拉说:“[他这样做]以便有学识者知道那是从你的主降示的真理,并信仰它,对它心怀谦逊。”(古兰二二:54) 在阐明兄弟会基本目标的宪章中,把“知识”放在首位。即细致入微、明确坦诚地解释古兰的宗旨,使古兰回到其固有的天然性和广泛性,以时代精神展示古兰,反击对古兰的种种谬论和质疑。     第二目标是“实践”。即把人们的思想和心灵集合于古兰的原则之上,更新古兰的感人魅力。其基本途径包括:通过发行书刊、广播传媒等作宣传;进行古兰天启教育,使古兰生活化、个人化、家庭化……全方位地培育团体成员:以体育培育身体;以功修(依巴代)培育灵魂;以知识培育理性。 这就是兄弟会的教育方针:把智力教育或文化教育放在其完整教育系统的前列。

        在这里,兄弟会教育旨在铸造“穆斯林智力”,去正确理解宗教和生活。 穆斯林兄弟必须掌握一定的伊斯兰文化知识,以便理解自己的信仰,规正自己的功修,制约自己的行为,遵守安拉的法度,分清合法与非法、命令与禁戒,进而以穆斯林的思想、伊斯兰的标准去判断人物、事件以及社会形势。     穆斯林兄弟必须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它怎样运行,怎样变化,怎样受到影响?影响生活的因素又是什么?使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何在? 穆斯林兄弟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小社会,如农村、城市,然后逐渐认识更广的社会,如地理或政治意义上的祖国;其次是更大的祖国——阿拉伯世界;再次是最大的祖国——伊斯兰世界。

       穆斯林兄弟必须了解各种反伊斯兰思潮和势力,如犹太主义、十字军主义、乌托邦主义,以及他们在伊斯兰世界的代理人。 这就是兄弟会文化教育方针。为这一方针的实施,兄弟会建立了“家庭”机构,与其它各机构以及伊斯兰教育界的专家们密切配合,促成这一教育工程。兄弟会对伊斯兰的理解既新颖又古老。     说“新颖”,是因为许多人,甚至许多穆斯林对兄弟会的伊斯兰观点大惑不解。因为兄弟会认为:伊斯兰是宗教与国家,功修与领导,精神与实干,礼拜与战斗,古兰与宝剑……这一运动奠基人在著名的《二十原则》第一项原则中明确宣告: “伊斯兰是无所不及的生活制度。她既是国家又是祖国,既是政府又是伍麦,既是战斗(吉哈德)又是宣传,既是军队又是思想,既是文化又是法律,既是科学又是司法,既是道德又是武力,既是慈爱又是正义,既是物质又是财富,既是工作又是富足,正如她是一种正确的信仰,一种健全的功修……这一切如出一辙,毫无二致。” 

      基督教西方的宗教观是:宗教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其范围是礼拜寺和教堂,与国家和社会无涉。这种思想支配着许多的人,甚至有人攻击兄弟会说:它竟然把宗教和政治掺和在一起! 这种对伊斯兰的理解,对人们来说是“奇特”的,以至哈桑?班那称之为“穆斯林兄弟的伊斯兰”,其实,这是—种与伊斯兰同时萌生的源远流长的理解,是圣门弟子以及他彳门的跟随者们对伊斯兰的理解。那是古兰和圣训确认的伊斯兰。

       穆斯林对伊斯兰的误解产生于两大因素:其一,由于越轨者的曲解,敌对者的伪信,无知者的歪曲,给一度落后的穆斯林的落后意识又附加了许多异端的错误认识,结果抹煞了伊斯兰的真相,瓦解了伊斯兰的机制,破坏了伊斯兰律例与伊斯兰精神之间的平衡,于是轻本重末,原则成了细节,而细节成了原则!其二,帝国主义侵占时期,思想侵蚀与文化殖民,在穆斯林的生活中注入许多新的观念和外来的思想,加之殖民主义教育、文化等广泛传媒,使这些外来思想深深遗留在穆斯林的心目中。 殖民主义所取得的最危险的成就是:它从穆斯林的子女中培养了一批所谓“知识分子”,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们,用自己的哲学薰陶他们,使他们对西方文化、西方制度、西方生活充满仰慕之情。至于穆斯林自己的宗教和文化,殖民者只授予他们一鳞半爪,而且是无关宏旨、内容矛盾、面目皆非的东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行动

上一篇:《行动中的伊斯兰教育》 吉哈德领域
下一篇:《行动中的伊斯兰教育》 灵魂陶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