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历程》 达尔文和艾勒·基斯尔之间
分享到:
2014-02-19 11:36:19 【来源:】 点击:


    这里,爱勒·基斯尔揭示了万物具有各自的特性以后,转向用宇宙的规律、它的严密和绝妙来求证的方法。它把一切看作全能全知的造物主的有意安排,因为,物质不可能自行形成一种特质,理性无法解释物质为什么具有这一切属性,而无其他属性或相反的属性呢?(这种安排论证安萨里曾提到过,在谈论怀疑论代表人物休漠的时候我已给你讲过)爱勒·基斯尔把目光移向宇宙间的许多完美、严密的迹象,而后又落到人的身上,感到人的形成和创造中包含着不可胜数的奇迹。他从中选择了视觉的例子,说道:讲到人的五官,特别是视觉,便有许多让有头脑、有心智的人感到惊奇和不解的东西:眼球装置在眼窝内,它是由三层膜质和三种液体构成的,还有视觉所必需的网络组织、动脉、静脉、醉膜和肌肉,第一层,叫做巩膜,坚而不透明、不透光、看不到内部,其作用在于保护眼球内部的组织,巩膜的前面,有一片透明的外凸内凹的膜质,叫做角膜。

    第二层叫做胍络膜,黑色软质的,介于巩膜和网膜之间。

    第三层叫做网膜,由眼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经眼底同大脑连接起来。

    三种液体是:

    (一)水液体,是一种清洁透明的液体,在角膜的后房里,后房由一种中间有孔的障膜隔着,叫作虹彩。虹彩有黑色或兰色或天青色的,中间的孔叫做瞳孔。

   (二)水晶体,是一种柔软、光滑透明的液体,形如扁豆,中间隆起,安置在虹彩后面。

    (三)玻璃液,是一种透明的粘着液体,如生鸡蛋的蛋清,充塞了水晶体以外到网膜间的所有空间。

    物体能映入眼睑,主要原因是光线投射到物体上,再反射到眼中,光线遵守着一定的原理和规则,能使光线反射、收集、释放、集中、扩散。然而,眼睛的组合若不付合那些规律,即使有光线也不能看见,因此,智慧的造物主使眼睛由若干层次和液体构成。确切地说:光线投射到光体上,再反射而入瞳孔,把物像印在网膜上,再传到大脑。物体反射的光线必然是直的,反射的光线若未经聚集,而设在网膜上,则必零散,印出的物像便不明显。因此,造物主的精妙安排,使光线一入眼睛便遇到角膜,角膜外凸内凹,光线透过时被聚集起来,再穿过水液体,因液体较浓更使光线集中了,但是网膜是凹的,倘若这些光线完全射入,则物像必映入网膜上的黄点及其四周,物像便模糊不清,尤其光线太强时最为模糊,所以智慧的造物主在水液前边安置了虹彩膜,中间有孔,按人的要求大小调解,光线暗时,瞳孔放大,以便进入更多的光,光线强时,瞳孔缩小,瞳孔的周围都著上颜色,防止光线透入而减少吸收能力,以免投射到瞳孔周围的光线射入网膜而破坏了物像。光线入瞳孔后,再透过两面凸起的水晶体,更加密集于中间,智慧的造物主使人能随意的调节水晶体,自由地改变凸度,因为凸度愈大,则光线愈聚,凸度愈小,则光线愈散,光线透过玻璃液体时,再度密集,而印示出清楚的影像,这是眼睛内部的结构。至于外部的结构,造物主把眼球装置在几面封闭、前方敞开的保护箱中,把第一层即巩膜和角膜造成坚韧的,有抵抗冲撞的能力,又闷上眼睑保护它。眼睑上生长出坚韧直立的睫毛,上睑的略略翘上,下睑的微微沉下。睫毛着色,以吸收射来的部分光线,睫毛浓直是为了抵御外来的尘埃和土粒落入眼中,睫毛之所以翘上或沉下,为了便于眼睑开合,否则,一来会使二者相互粘住,再者挡住视线,或睫毛的影像映入网膜而混淆了物体的形象。对微尘的侵入,眼窝、眼睑、睫毛等不能完全抵御,微尘有害于角膜,破坏它的透明度,故造物主又造泪腺,分泌眼泪,以洗涤眼球,又使眼睑时开时合以拭去微尘的混合物,使眼球清洁,使物像清晰。这种混合物,若由眼眶流出,势必流在面颊上,(那是很难看的)因此,造物主为便利眼泪的流溢起见,特意在大眼角造一小孔,直通鼻腔,称为泪管,眼泪经泪管流入鼻腔后,凝结成块。

    难道理性相信,这一切精密、绝妙的设备是物质的原子盲目运动的结果吗?

    艾勒吉斯尔谈完眼睛又谈了其他感观的绝妙之处,他说:科学家深知这些问题的细节,洞察它的奥秘和妙用,他们理应是对明哲、全知的造物主信仰最坚决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信仰,比宗教学家的信仰更强,因为宗教学家不过用概念性的证据证明造物主的存在。

    海拉——长老,你老人家说过爱勒·基斯尔驳斥了唯物论者的几个疑难问题。

    长老——爱勒·基斯尔对唯物论者说:我发现有三个问题妨碍着诸君对真主存在和对他从无到有造化宇宙的信仰。

    第一:理性无法想象伟大主宰的实质,因为他不象任何事物。

    第二:诸君认为人的理性无法接受物质从无到有的创生,即凭空创造物质。

    第三:诸君认为,万物的规律若是有目的、精心的安排而成,则目的和精心安排的迹象会全然体现在万物中,而我们却看到万物并不象经过有目的的安排,却更符合自然的形成。

    对第一疑难的解答:

    诸君若审视自己的学识品位,就会发现,自己虽然已是大学者,可仍然在一望无际、深不见底的大海岸边。诸君既然已经承认宇宙的许多奥秘和摆在诸君面前用眼看到、用舌尝到、用鼻嗅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摆弄的物质,其真相至今尚未认识,那么,怎敢承认能够认识生命的真谛及理性和知识的实质呢?诸君是科学家,对最临近自身、最帖近自己的东西,尚且认识如此模糊,还能希望让理性把诸君引向认识真主的实质吗?一个对自己一惯接融、长期吃、喝、闻的物质都认不清楚的人,还能希望认识真主的实质吗?难道希望一个不知道自己怎样认识事物、不明自己怎样感触、不理解自己怎样思考的人认识真主的实质吗?诸君至今无法知晓获得知识的方法,不知道物质和精神结合的方法,不知道抽象的理性在接触到物质的东西后怎样产生效果,诸君还企图认识真主的本质吗?理性的残缺使诸君不得不否认真主,因它已经习惯了感知物质的东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信仰

上一篇:《信仰的历程》 考试的夜晚
下一篇:《信仰的历程》 天才的共识(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