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穆斯林
分享到:
2010-07-27 23:29:16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头饰反映了她们穆斯林的身份

  蒙古族穆斯林仍然坚守着由阿訇、满拉宰牲的习俗

  蒙古宗王皈依伊斯兰教

  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蒙古军西征南下、平定中原、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大量来自中亚、波斯等地的穆斯林也随之迁移各地,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普遍传播,故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蒙古宗王及其臣民也有一部分改信伊斯兰教,其中,安西王阿难答率部众皈依伊斯兰教,是有据可考最早的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典型事例。

  阿难答(约1265-1307年),元世祖忽必烈孙子,蒙古宗王忙哥剌之子,曾袭父职为安西王,镇守唐兀(西夏)之地。据史料记载,阿难答自幼被一位中亚穆斯林抚养长大,受家庭宗教文化熏陶,笃信伊斯兰教。他能流利背诵《古兰经》,大食文书法也写得很好。阿难答继承安西王位后,其部下15万蒙古军队中大半跟随他信仰伊斯兰教,这对壮大元代穆斯林队伍及西北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难达在位28年间,在其辖地积极传播伊斯兰教,颇有建树。据《多桑蒙古史》载:他曾“命蒙古儿童行割礼,宣传回教于军中”。受阿难答影响,甚至有一些曾反对伊斯兰教的人也成了穆斯林。1307年5月,元成宗死后,阿难答在与海山争夺皇位中失败被杀。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资格争夺皇位的穆斯林。阿难答死后,伊斯兰教仍然在阿难答所辖之地流行。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及其后代,在经历了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等朝代更替、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种族融合后,大部分融入了后来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

  蒙古回回的形成

  明清时期,伊斯兰教在蒙古人中仍有不同程度的传播。清代以后,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陆续定居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据《伊斯兰教在阿拉善传播发展概况》一文说:“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十月二十六日,宁夏将军库车勒巴图鲁克致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的咨文中写明,这部分蒙古回回,确系阿拉善先王阿宝于康熙年间从青海带领部众迁移来阿拉善大草原时从青海西宁一带带来的一百余名缠头回回。先安排在克卜尔滩,集中居住,游牧为生。在光绪年间已发展到近百户。”

  也有学者撰文认为:“早在清初和罗理率部移居阿旗(即阿拉善)时,在他所率部族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萨伊润、安答加、巴拉沟德(蒙古)、维吾尔、准噶尔(蒙古)等五姓部分人被安置在阿左旗(即阿拉善左旗)东北部游牧,其后在乾隆年间又来了一批系属相同的人和(部分)甘青地带的哈萨克人、撒拉人,构成了今天阿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可见,清末至民国初年,邻近的宁夏、甘肃等地的一些回族由于各种原因迁到阿拉善地区,又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在与当地蒙古族穆斯林长期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蒙古族穆斯林,这也是蒙古族穆斯林的来源之一。如蒙古族穆斯林中的马、杨、王姓几家,当地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回族。

  从历史资料看,阿拉善盟蒙古族穆斯林的族源构成比较复杂。但长期以来,蒙古族穆斯林严守教规,信仰坚定,使伊斯兰教信仰传承下来,究其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第一,与阿拉善和硕特旗建旗以后几百年间执行的政策有关,即不论是来自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人,只要居住在阿拉善地区,被当做旗民,必须入旗籍,记入阿拉巴特(属民)帐册,否则有许多限制,直接影响生产、生活和政治待遇,无法长期居住。因此,入旗籍、做旗民对改变一个民族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二,长期共同生活、通婚改变其风俗习惯或信仰。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大多内部通婚,如果与其他民族通婚,首先必须信仰伊斯兰教方可。第三,阿拉善地区非穆斯林民族非常尊重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风俗习惯。如非穆斯林群众为了相互往来方便也请阿訇屠宰牛羊。

  由于民族成分不确定,蒙古族穆斯林均自称或被称为“蒙古回回”,旗衙门名册中为了区别于其他蒙古族,明确记载为“蒙回”。20世纪50年代进行民族识别时,肯定了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回”为蒙古族,只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与大多数蒙古族不同而已。

  习俗兼具蒙古族和伊斯兰教特色

  在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长期共同生活,很多风俗习惯也基本相同。他们同样以游牧生活为主,住蒙古包,蒙古包内右侧是客位,北面是家主老人位,左侧是姑娘媳妇位。这是蒙古民族以方位定尊卑的传统观念在蒙古族穆斯林中的反映。

  蒙古族穆斯林在肉食方面讲究比较多,只吃牛羊骆驼肉,并且须由阿訇、满拉宰的才能吃,而且禁吃脑子、血、脊髓等。过年过节放乌叉时客人把肉吃完后还颂达拉。而且他们外出一般不在生人家吃饭喝茶,主要忌讳锅灶、碗筷,但在近邻家乡非穆斯林家可以吃喝,原因是当地的非穆斯林蒙古族和汉族知道穆斯林的习惯,对穆斯林也很尊重,所以一般会把锅碗清洗干净才让人家吃喝。

  在节日礼俗方面,蒙古族穆斯林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同其他穆斯林一样过斋月、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宗教节日的仪式与其他民族穆斯林基本相同。同时,当地蒙古族穆斯林还有一个特别的聚会,即在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五集中在敖龙布鲁格镇阿尔素地方集体做主麻,诵经祈祷。人们自带蒙古包、帐篷、民族食品等在此暂时吃住娱乐,如果年景好,还进行摔跤、赛马、赛骆驼等文体活动。不论是参加节日还是祈祷诵经活动,成年人不分男女都必须进行洗礼。

  在伦理道德方面,广大蒙古族穆斯林都把遵守宗教教导、训诫、仪轨看做必须履行的义务。另外,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穆斯林也有祭火的习俗,祭火礼仪与其他蒙古族基本相同。

  从蒙古族穆斯林的习俗可以看出,他们的礼俗兼有宗教和民族两方面的特征。由于受伊斯兰教信仰影响,蒙古族穆斯林的习俗与宗教生活紧密联系,在过宗教节日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宗教特色。另一方面,他们也较好地保留着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如祭火等,从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所有这一切既表现了伊斯兰教适应“本土”文化的能力,也反映了伊斯兰教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和谐。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蒙古族 穆斯林

上一篇:《禹贡》回族伊斯兰教研究述略
下一篇:浅论中国穆斯林人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