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
分享到:
2010-11-18 18:12:12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二、 国外的卡力岗现象

  如前所述,卡力岗现象是一种藏穆文化的融合、交流现象。在一个地区,只要既有藏民生活,又有穆斯林生活,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藏穆在文化、经济、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而相互融合的这样一种类似卡力岗的现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存在,在与藏区接近的国外的一些地方也存在,如与西藏毗邻的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克什米尔等地。此处以巴尔蒂斯坦为例来说明问题。

  巴尔蒂斯坦,又称小西藏,地处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玛拉雅山脉西端之间,很早就是藏族先民游牧和繁衍生息之处。历史上曾为吐蕃属国,巴尔蒂人基本上为藏人,巴尔蒂语为藏语的一个分支。现在,巴尔蒂斯坦居民全部信奉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巴尔蒂斯坦居民信仰过琐罗亚斯德教,该教的主要节日努鲁兹节至今仍流行于此。巴尔蒂斯坦位于古代象雄王国疆域之内,苯教曾在此广泛流行,佛教的影响更为深刻,先民们在高山岩石上刻下的佛像和佛塔图形保留至今。伊斯兰教传入后,苯教符号和佛教符号被保留下来,并成为当地清真寺门窗上的装饰图案,人们仍将符号看做是本民族的象征,连名片和学生会的布告上都印有符号。另外,神、鬼、精、灵、驴鬼、罗刹等观念也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卡力岗地区这种主要由土著藏民改信伊斯兰教而形成的藏穆文化融合现象是特殊情况,因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因穆斯林入居藏区接受藏族生活习俗、受藏族影响而产生了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巴尔蒂斯坦的情况和卡力岗基本类似,表现如下:

  第一,在民间传说中,巴尔蒂斯坦的伊斯兰化同三名伊朗传教士的活动紧密相连,他们是阿米尔·卡比尔·赛义德·阿里·哈姆达巴、赛义德·穆罕默德·努尔·巴赫希和米尔·沙姆斯·乌丁·伊拉吉;卡力岗地区的民间传说中,把当地藏民改信伊斯兰教的原因和马来迟的传教活动联系起来。区别在于,到巴尔蒂斯坦传教的人多,时间早(从14世纪末开始),持续时间长(从14世纪到16世纪初,持续了一百多年);卡力岗地区土著藏民改信伊斯兰教时传教的人少(一般认为主要是马来迟劝化的结果,在调查中,除马来迟外,似乎也有人在卡力岗传教,但其姓名没有流传下来),时间迟(18世纪中叶),持续时间短(10多年)。

  第二,关于伊朗传教士们在巴尔蒂斯坦传教,当地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如阿里·哈姆达巴在巴尔蒂斯坦的斯卡杜、希格尔、哈伯罗等地的传教活动;卡力岗地区也有许多关于马来迟传教的神奇故事。

  第三,伊朗传教士在巴尔蒂斯坦传教时,曾使该地的统治者接受了伊斯兰教。沙姆斯·乌丁·伊拉吉于1505年率领五六十名努尔巴赫希亚教派的信徒到斯卡杜传教时,使默格本王朝的布迦王(约1490—1520年)和王储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以“谢尔·沙”(sher shah)之名著称。自谢尔·沙起,默格本王室的统治者全都采用穆斯林的名字。王朝统治者、地方酋长或王公改宗伊斯兰教,对伊斯兰教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卡力岗地区也有这种说法,“据传,卡力岗地区某寺院的活佛与马来迟关系甚密,并进而改信了伊斯兰教。又传,卡力岗地区某头人被马来迟劝化,皈依了伊斯兰教”[5]。活佛、头人改变宗教信仰,在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的群众中震动颇大,于是大家纷纷随之皈依。正如卡力岗地区有些群众所认为的,活佛、头人改信伊斯兰教是卡力岗人改信伊斯兰教的主要原因。

  第四,据当地传说,在佛教时代,巴尔蒂斯坦各地都建过佛教寺院,伊斯兰教传入后,这些寺院或被摧毁,或改建清真寺。卡力岗地区也有同样的传说,并且在今日清真寺临近之处还发现了喇嘛寺废墟,更加印证了这种传说。

  第五,巴尔蒂斯坦最长的民间故事是格萨尔的传说,有12章,广泛流传在巴尔蒂地区;《格萨尔王传》和藏族民间故事也在卡力岗说藏语的穆斯林中流传,而在拉萨回民和西道堂人中并没有。

  第六,巴尔蒂斯坦有许多节日,播种、收割、冬季第一次降雪以及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种庆祝仪式。但这些传统习俗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消失,这种情况和卡力岗人的生活中藏俗越来越少的发展趋向一样。

  第七,语言文字方面,巴尔蒂斯坦的语言基本上是藏语。现在的巴尔蒂语虽然受到波斯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希纳语等多种语言的影响,但仍然算是藏语的一个分支。闭塞的环境使那里的语言保留了较多的古老成份。我国学者黄布凡先生根据对第一手材料的研究认为,巴尔蒂语较之于我国任何一个藏语方言都更接近于藏文中所反映的古藏语语音结构,有的语音现象还反映了藏文规范前甚至创制前的某些语音特征。语言上的这种情况也类似于卡力岗说藏语穆斯林现操藏语中有不少古藏语和现已不太常用的书面语。巴尔蒂地区和卡力岗地区现在都不用藏文,巴尔蒂斯坦现通行波斯文;卡力岗地区不识字者居多,能书会写者也是用汉文。但巴尔蒂斯坦在伊斯兰教传入前曾经通行藏文,伊斯兰教传入后,给巴尔蒂语带来了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宗教语汇,这种文字便自行失传,人们认为它是佛教的东西而不再发生兴趣。那么在卡力岗地区,藏文是不是也因同样的原因失传?在化隆地区确实也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藏语的回族认为藏文是藏民的东西而不学藏文。说到这儿还要提到的一点是,卡力岗地区的历史中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说藏语穆斯林的历史没有用藏文记载下来,而主要靠民间传说来解释、说明,特别是关于如何改变宗教信仰的原因和过程。而在拉萨,穆斯林迁入的时间比卡力岗早得多,却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拉萨作为历代吐蕃政权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备受关注及藏文化比卡力岗地区发达也是重要原因,但有一种原因可能和巴尔蒂斯坦的情况相同,即当时只有少数上层阶级人士和喇嘛懂得这种文字,而当时虔诚信仰藏传佛教者和不愿改信伊斯兰教者,特别是喇嘛们,即使有当地藏民改信伊斯兰教的事情发生,他们也不愿意记载下来流传后世,而百姓普遍不识字,改信伊斯兰教使他们离藏文更远了。

  从以上七个方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巴尔蒂斯坦和卡力岗地区虽然相距遥远,可伊斯兰化的过程和表现形式却十分相似,当然其中也有区别,毕竟两者所处环境不同,在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方面,卡力岗人主要受回族的影响,巴尔蒂人主要受伊朗、克什米尔等地区的影响。他们伊斯兰化的过程和保存藏文化方面的相似性,或许也和他们的族源相同有关。巴尔蒂人的族源主要是藏人这有比较清晰的材料来说明,而卡力岗人的族源目前还有一定争议。通过对巴尔蒂斯坦和卡力岗地区相似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解释和证明卡力岗人的族源[6]。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卡力岗 现象 及其 分析

上一篇:论回族文化的源与流
下一篇:卡力岗人--藏族穆斯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