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缘何来三亚
分享到:
2010-11-22 16:44:07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一

     在祖国宝岛最南端的三亚海边,驱车前往天涯海角的路上,忽然你会发现在路的边上,在蓝天白云下面有几幢清真寺,让你停车驻跸。这种有别于海南的异域的风景,这就是著名的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区之一的三亚市回辉村、回新村所在地。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主要居民是汉、黎、苗等民族;回族人怎么会来到三亚在居住呐?他们缘何来到天涯海角?又有什么独特的风景呐?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邃道吧!来回首历史的足迹……

     其实严格的说,三亚的回民在历史上被称为占人。《宋史》载:“雍熙三年(986年)……儋州上言:占城人蒲罗遏为交趾所逼,率其族百口来附……端拱元年(988年)广州又言:占城夷人忽宣等族三百一人来附。” 按广州察御史徐同爱等奏:“占城国王子古来……率王妃、王孙及部落千余人,载方物至广东崖州(今三亚),欲赴诉于朝”。这是查到有史记载最早来到中国的占人。  

  何谓占人?据史考,占人就是占城居住的人。而古代的占城就是是位于今日越南中南部的古国,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南沿海地带,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王都为因陀罗补罗(今茶荞)。中国古籍称其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从8世纪下半叶至唐末,改称环王国。五代又称占城。据当地发现的国碑铭,始终自号占婆。其土著居民为占族,占族是印支地区唯一的穆斯林。占人的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占城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使用南天竺文字,从印度传入婆罗门教和佛教(现占人信伊斯兰教),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采用种姓制度。从中国传入筑城、制造武器和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占人地区出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地当中国连接东南亚、西亚等地的海路要冲,从事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亚的海上中转贸易,获利甚大。占人是剽悍的航海者。
占人故地原是中国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汉末年192年(一说137),象林县功曹之子,名逵(也作达或连,又称释利摩罗),杀死汉朝日南郡象林县令,自号为王,从中国独立,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和中国以顺化为界,始建占城国。国王独揽大权。释利摩罗及其后历代君主,力图向北扩张,同统治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但也不时向中国朝贡,进行贸易。宋景德四年,占城王派遣使奉表入贡,自称“占城国王”。

     占城属国包括旧州、乌丽、日丽、乌马、拔弄等十五国。明洪武二年,占城王阿塔阿者遣使奉表入贡,诏封为占城国王。1190年-1220年,占城被真腊占领,后复国。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曾到占城。10~13世纪,占城成为越南封建统治者扩张的主要对象。1402年越南夺取占城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土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公元1471年正月初二,后黎朝黎圣宗亲征占城,黎朝七万大军水陆并进侵入占城。设置广南道,使越南领土扩张到归仁一带。占城王茶全被俘,将他斩首示众,占城王弟槃罗茶遂逃出国都,率残兵于深山中继续抵抗,同时遣使向明朝告难,明朝的使节,给事中陈峻等跋涉第二年才赶到占城,此时连茶遂的反抗都已被扑灭,占城的江山早就易主了。1693年,阮有镜领兵大举入侵,擒占王及皇亲大臣。1697年占城国灭亡。占城作为一个独立政权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失去家园的占人四处逃难,最后散于东南亚的丛林中,一些逃到海南岛、台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南亚国家。这个世界上曾经最顽强的王国之一,如今仅仅留下一些断垣残壁了。占城王国圣地美山寺庙位于越南广南省维川县维富乡美山村,距会安40公里。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山寺庙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宋代,我国南方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著名的有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和从高丽引进的黄粒稻,尤以占城稻的影响最大。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不登,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旧量器,容量为10斗),分给以上地区播种,获得成功。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占城稻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来到海南岛的占人大部分居住在三亚。当年是否也是携占城稻而来,今无史可查。但三亚自古就是南繁育种的天然基地,稻种的培育只有在天涯海角这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优良种谷。

  三亚的回族和北方的回族无论是语言还是服饰相差甚远,这里的回族同胞自称为“阿占”,也就是占城国的占族。所以说现今的三亚回族人,专家学者认为主体应该是占城人,还有唐代、宋代、元代、明代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波斯、阿拉伯人(俗称“番人”)和从大陆迁入的回族集中居住在一起。明万历《琼州储志》卷三记载也说明了这一点:“番民本占城回教人,因乱挈家泛舟而来,散番村、番浦。今编户入三亚,皆其种类也……”
何谓种类?指就是穆斯林。

     三亚回族的历史来源,当地回族内部普遍传说是:我们祖先原是“西域人”(阿拉伯后裔)。

  唐朝时,由于大食内乱移民占城(今越南中部南海岸的广义、平定二省),宋元年间又从占城以海外捕鱼为生,因台风所逼,船只被漂泊至海南岛海滨各地,此外还有部分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及大陆的内地回族。大约在明末清初,距今约有二十三至二十五年代之久,他们络绎向三亚地区迁徙,在那里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特征的回族社区。

     当时他们主要居住在崖州、万州、儋州,在崖州的六盘、西岛、大蛋、三亚里(回辉里),后来全部迁移集在三亚市回辉里(现回新村)居住。1943年日本军队侵占三亚,占用回族居住的地方建机场,回族被赶到现在回辉的地方居住,日本投降后,部分回民搬回原来的地方住,即回新村(三亚里)。儋州、万州在历史上也曾有回族居住,但因分布零散,逐代被汉族同化了,只有三亚羊栏区的回族较完善地保持着入迁前的信仰和习俗。

     占人是我国仅有的两个马来类民族之一(另一个是台湾兰屿的雅美人)。因此,居住在三亚的回族,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越南岘港的南岛民族--占族。

     三亚市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交通史上的重要基地,自古以来三亚就是内连大陆,外通海域的重要门户。唐末、宋元之际,在粤、闽、浙地去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有许多大食商人和移民,就是取道包括三亚诸港登岸进入大陆,并有不少人长期定居于此,与当地人民互相生活,和睦共处。

     三亚回族就是历史的生动见证。在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和陵水县交界的福湾海湾地区,发现了三处伊斯兰教古墓群,调查发现有五十三座古代墓葬。墓茔座北朝南,墓碑正向西方,碑文刻有阿拉伯文,葬式具有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目前古墓群毗邻的三亚市回辉村、回新两村人口有近八千人,纯属信仰伊斯兰教,既有传统节日,又有特色的民族风采。为此,以前海南邻近地带的人们都将他们称为“蕃人”(蕃客)。

    三亚回族在我国回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关于回族在中国的形成,历来的理解是,伊斯兰教在唐代时期传入中国,除了在十一世纪初新疆西部传播外,在此三百年的唐初,首先由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使节和侨居的穆斯林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及内地长安等。当时中国和阿拉伯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表明中国伊斯兰教的起源,是中阿友谊的结晶和象征。但三亚羊栏回族的历史存在,我国史籍自宋代以来,多有论述,三亚回族的情况及语言,我国许多学者以及日本、美国东南亚学者亦有研究,只是三亚回族隅居陲边一角,人数较少,疏于跟外界往来,历来无人记载本族的历史根源,故向来鲜为人们所问津。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缘何 三亚

上一篇:卡力岗人--藏族穆斯林
下一篇:伊斯兰信仰与穆斯林经济伦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