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教育与文化自觉——临夏中阿女校个案调研
分享到:
2011-07-14 15:11:28 【来源:中国穆斯林】 点击:

二、个案探索

     临夏中阿女校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得到政府教育部门(见临市发1989(36)号文件)批准的,具有中等专业学历资格的民办学校。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1996年建成了五层主体教学大楼。校内教室、办公室、研究室、图书馆、会议室、微机室、收发室、礼拜堂、水房、宿舍、食堂、餐厅等一应俱全。教学方面采取学年制,学制四年,课程设置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两大类。文化课有语文、史地等。专业课为古兰、圣训、阿语、精读、泛读、语法、会话、翻译、写作、电教和阿语文书等。另外还开设了计算机、卫生护理、缝纫等选修课。

     建校20余载,先后共有2500名学生在该校接受教育,培养了14届共700多名学生。现在校学生320多名,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安徽、四川、云南、海南、福建、内蒙古、贵州等二十一个省(自治区)市。以下是43份调研问卷中反映的部分情况。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族 别 年 龄 学 历 地区分布

     回 族 41 15-18 25 小学 4 西北 37

     东乡族 0 19-22 13 初中 26 西南 1

     保安族 0 23-30 3 高中 12 华北 2

     撒拉族 1 大学 1 华南 1

     汉 族 1 东北 1

     东南 1

     据笔者调查,中阿女校生源广泛,民族成分比较复杂,除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民族外,尚有少量汉族和藏族,在中阿学校中,他们是大家关注的核心,有的人因为婚姻等原因已经接受了伊斯兰教,来此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宗教知识;有的人原来并不信仰宗教,但经过一段时间对伊斯兰教的了解,归信了宗教,而且信仰虔诚。

     (二)、学生求学的原因

     大多数同学到阿校求学的目的是学习宗教知识和技能,以后从事宗教职业,也有16.3%的同学想出国。因而对毕业后的打算,有23位选择继续深造,18位选择从事宗教职业。这一情况反映了近年来各地中阿女校的兴起,不仅激发了穆斯林妇女的学习热情,而且解决了部分知识女性的就业问题。

     为什么要来阿拉伯语学校求学,除了自身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外,主要还有以下原因:

     1、普通学校缺乏宗教知识课程,而阿拉伯语学校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阿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正在于此。

     2、伊斯兰教的宗教教育相对滞后,年轻人宗教信仰意识淡化,对伊斯兰教现状的忧患意识,也激发了妇女的求知热情。

     为什么不上普通学校 考不上 没有经济能力 学不到宗教知识 家人不让上 其他
选择人数 3 4 16 2 7

     伊斯兰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滞后 教派复杂 缺乏高素质的宗教职业者 青年人宗教信仰淡化 其他

     选择人数 22 22 25 33

     最关心的宗教问题 教育问题 教派问题 宗教政策 团结安定 其他

     选择人数 29 4 11 23 1

     对伊斯兰教现状的认识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选择人数 6 27 9 

     你周围的教门情况 好 较好 不好 差

     选择人数 6 19 18 0

     上表反映,学生正是对周围群体的宗教操守情况不太满意,对伊斯兰教目前面临的宗教教育、团结、宗教政策、教派等问题比较关心,而且有一定的看法,因而对伊斯兰教的现状表现出比较满意,选择另外两个选项的人基本持平。说明阿校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宗教使命感,在思考宗教问题时比较冷静和客观。或许正是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才促使她们远离家乡,出外求学,立志将来从事宗教事业的主要原因。

     (三)、学生对阿校的认识和评价

     阿校办得如何 很好,既能学到宗教知识,又能学到生活技能 民间办学,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不尽人意,有许多方面尚待完善和提高 只传播宗教知识,其他什么都学不到
选择人数 29 22 6 2

     阿校今后的发展 继续扩大办学规模 适量发展 限制发展

     选择人数 37 2 0

     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阿校给予较高的评价,即便是觉得阿校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的同学,问卷中显示他们主要认为“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缺乏教师”等,这表现了她们对日后阿校能长久维持,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的殷切希望和拳拳之心。同时,尽管只有近5%的同学觉得阿校在知识结构上有所疏忽,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但足以引起有关办学人士的注意。或许对其它各类知识的漠视,会造成日后学生的流失,培养出单一性人才,导致学校的生存危机。在传统穆斯林家庭中,妇女往往是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同情,这与他们自身缺乏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妇女知识结构的合理,必将促使整个家庭文化氛围的和谐。他们认为未必一定要将每一位妇女培养成家庭的伊玛目,真正的家庭伊玛目应该是男人,妇女只是监督者,她们负责家庭的启蒙教育,把下一阶段的教育委托给男性。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妇女 教育 文化

上一篇:民族经典:从边缘到主流
下一篇:关于整顿北京市回民公墓周边环境的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