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兰经》看伊斯兰教与有经人基督教和谐对话范式
分享到:
2012-02-07 20:08:0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结语

    如果说宗教对话是增加了解,消除误解,避免冲突,及促进世界和平进程的必要途径,那么寻找并遵循一个公平和谐的对话范式就更为重要了。现代宗教对话的范式已经从“排他主义”、“包容主义”,进步到了“多元主义”以及更开放、更宽容、更公平的对话阶段,并且提出了“对话十诫”这样宽容平等的对话要求,这充分表明世界宗教对话已经走向成熟,开始为世界和平进程发挥积极作用了。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为亚伯拉罕宗教里两个一神论兄弟宗教,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由于宗教渊源及文化地缘等原因,伊斯兰教早在传播的初期就与基督教有了友好接触与和谐对话。从《古兰经》看,早期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和谐对话主要奉行“四大基础”(即共同崇拜一个主宰、共同的宗教文化渊源、共同的普世价值、可以共同生活)和“六大原则”(即态度优美真诚、尊重并称赞对方、承认对方的经典、尊重对方的宗教神圣人物、提倡宗教文化多元、各信其教与和而不同),这可以称之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对话十条”。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和谐对话提出的这“对话十条”是相当宽容和公平的,不仅与当代学者提倡的“对话十戒”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与宗教对话的“多元主义”非常吻合。笔者认为,《古兰经》这种对话范式,不仅为早期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和谐对话及友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当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和谐对话及友好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看价值。

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历史相遇和对话实践证明,任何宗教如果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将自己的刻板式观点强加给其他宗教的对话方式不仅徒劳无益,还会加深宗教间的裂缝,影响宗教和谐相处,各宗教只有本着平等互信、相互尊重、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原则,坚持文化多元的对话范式,宗教对话才会取得积极成效。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两个一神论兄弟宗教如果能够共同遵守和谐对话范式,本着互尊互谅、真诚互信、不同和而的和谐对话范式,加强交流与合作,一定能为世界和平及宗教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①] [瑞士]汉斯·昆 著 刘艺 译 《世界伦理构想》,北京:三联书店,200年5月,第1版,第3页

[②] 见[美]保罗·尼特Paul F.knitter著 王志成 思竹 王红梅 译《一个地球 多种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页。

[③]张志刚 <论五种宗教对话观>载《中国宗教文化》,2010年第2期,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出版。

[④] [美]保罗·尼特Paul F.knitter著 王志成 思竹 王红梅 译《一个地球 多种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22页

[⑤] 见 张志刚 <论五种宗教对话观>载《中国宗教文化》,2010年第2期,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出版。

[⑥] 见 [美] L·斯维德勒 著 刘利华 译 《全球对话的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71-73页。

[⑦] 亨廷顿 著 周琪 等译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第230页。

[⑧] [英]麦格拉思 著 马树林 孙毅 译 《基督教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49页。

[⑨] [美] L·斯维德勒 著 刘利华 译 《全球对话的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58页。

[⑩] 陈钦庄 著 《基督教简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8页。

[11] [美]希提 著,马坚 译 《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分别见第7页。

[12] [美]希提 著,马坚 译 《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69页。

[13] 金宜久 主编 《伊斯兰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4页。

[14] 以上见 [埃及]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 著 王永方 赵桂云 译 《穆罕默德生平》,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108—109页。

[15] 以上见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 著 纳忠 译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黎明时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10月第1版,28页。

[16] [埃及]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 著 王永方 赵桂云 译 《穆罕默德生平》,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212页。

[17] [注]本文所引用的圣经文本皆采用联合圣经公会,香港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1991-4M第1版。

[18] [注]本文所引用的古兰经文皆出自马坚 译《古兰经》,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1983年版。

[19] “三位一体”教义主要是阿塔纳修制定的,即“我们崇拜一位三位一体的上帝。在统一中的三位一体;既不是混淆的位格,也不是分裂的实质。因为有一位圣父的格位,有一位圣子的格位,还有一位圣灵的格位;但是,圣父、圣子和圣灵的神性都是一个。”见:[英]约翰·麦奎利 著 何光沪 译 《基督教神学原理》,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1版,第183页。

[20] [美]希提 著,马坚 译 《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分别见第7页,第44页。

[21] [美]保罗·尼特Paul f.knitter 著 王志成 思竹 王红梅 译 《一个地球 多种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8页。

[22]单纯《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88页。

[23]艾哈迈德·爱敏著,纳忠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黎明时期),北京:商务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第75页。

[24] 《布哈拉圣训集》(2:7)第7页,利雅得:赛俩目出版社,1998年1版,(阿拉伯语版)。(直译为“你们任何人都不算有信仰,直到他为同胞喜爱自己所喜爱的。”有译为:“你们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完善的信仰,直到他为穆斯林同胞喜爱自己所喜爱的一切。”见(祁学义 译《布哈拉圣训实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0页。)但据笔者查,阿拉伯语原文没有“穆斯林”一词。

[25] [美]保罗·尼特Paul f.knitter 著 王志成 思竹 王红梅 译 《一个地球 多种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5页。

[26] 咒逐“anathema”即咒诅、逐出教门,放逐。见 [美]奥尔森 著 吴瑞诚 徐成德 译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版,第154页。

[27]见《古兰经》2:116,4:171,5:17、72、73,10:86,17:111,112:1-4等。当时阿拉伯地区主要流行“一性论”、“三神论”、“嗣子论”(义子论)及“玛利亚崇拜” 等基督教异端流派。关于“玛利亚崇拜”等异端思想根源,伊利亚德指出,“逐渐形成的成圣(sanctification)思想以及最终形成的玛利亚崇拜,主要是民间宗教信仰所造成的。”(米尔恰·伊利亚德 著 晏可佳 等译 《宗教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761页。)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古兰经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上一篇:穆斯林葬礼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穆斯林是否许可过生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