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及当代意义
分享到:
2013-06-28 21:38:45 【来源:】 点击:

       节约型社会包括资源节约观念、机制与体制等,是反思人类浪费行为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模式。在我国倡导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价值之际,有关节约的研究引起了党政部门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学术界多从能源、道德、社会关系等方面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展开了宏观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如费云良的《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李海鸥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处理好五大关系》,晓亮的《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等等。但是,学术界对民族文化节约理念与少数民族节约的行为规范等微观方面研究不够。本文揭示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的内涵,挖掘其理论根源,探讨节约的当代意义,对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俭而不吝:节约理念的内涵

 

     目前,我国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2000多万。中国穆斯林的节约理念肇源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俭而不吝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理念,主要包括三层涵义。

 

    一是消费而不浪费,提倡节制。伊斯兰教提倡节约,但不反对消费。“我在大地上为你们和你们所不能供养者而创造了许多生活资料。”(15:20)“每一种事物,我这里都有其仓库,我只依可知的分量而降下它。”(15:21)“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2:168)。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为人类提供佳美的食物和服饰等丰富的生活资料,人类理当可以享用与消费。“真主已准许你们享受的佳美食物,你们不要把它当作禁物,你们不要过分。真主的确不喜爱过分的人。”(5:87)“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31)“不过分”在《古兰经》中最初不是指“节约”,它是针对古阿拉伯社会的某些习俗而言。伊斯兰教创立前,古莱氏人与大多数的阿拉伯人在朝拜克尔白时,有赤着上身游转于天房,并且在此期间有禁用肉食的习俗。针对“赤着上身游转于天房”和针对“吃不合教法的食物”,伊斯兰教认为这些习俗是不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规定,是“过分”的行为。《古兰经》说:“阿丹的子孙啊!我确已为你们而创造遮羞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为优美”(7:26)。“你说:‘真主为他的臣民而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受呢?’你说:‘那些物品为信道者在今世所共有,在复活日所独享的。”’(7:32)《古兰经》说:“你们当吃真主所供给你们的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你们当敬畏你们所信仰的真主。”(5:88)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不过分”逐渐演变成为伊斯兰教的节约理念,是消费而有节制的意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伊斯兰 文化

上一篇:我国伊斯兰教界学术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
下一篇:对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最新调查与思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