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回族唐宋时期的源流传说
分享到:
2010-05-18 10:16:10 【来源:伊行网】 点击:

至于宛尕斯,因为音译之故,在回族的族谱、碑刻、口碑传说中称谓很多,如“旺各师”、“万尕斯”、“撒哈八”、“赛尔弟·斡歌士”等。一些回族家族称其祖先是随宛尕斯而移居中国的。如,桂林回族傅氏称其“先世由阿拉伯于唐贞观年间受唐主之聘随宛葛思来中国,征服安禄山后留驻中国”[16];宛尕斯的生平事迹,还被回族学者蓝子羲饶有其事地写进咸丰二年(1852)出版的《天方正学》卷七中。更有甚者,回民还在广州为其“建造”了墓室——回回坟。

     在豫南的一些地方,“唐太宗感梦说”中“天方国”的“回兵”却被变成了为平定“安史之乱”而受唐朝皇帝邀请来的“回纥人”,“三千回兵”被指为“三千回纥兵”[17]。如,平顶山渡河乡道光二十年《清真寺建寺碑记》:“唐肃宗为平定安史之乱,派汾阳王请回纥,后为巩固社稷、防叛乱,将吾教散居中原,迄今久矣”[18]。周口槐店清真寺《重修清真寺碑记》:“槐店清真古寺,历史悠久,远自唐朝借助回邦穆斯林兵力勘平内乱。从此,穆斯林留居散处各省,所到之处均建教坊”[19]。今天流行于项城南顿的“回民秧歌”的起源也和这个故事有关。据说,唐朝“安使之乱”时,“唐王派大将郭子仪(据说郭是回民)带3000名回族兵平乱。战乱平息后,为表示庆贺,郭带领兵士敲起茶壶、铁算盘唱起来、跳起来了。后来,铁茶壶、铁算盘换成了鼓、锣,经过长期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的回民秧歌”[20]。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如《阳武县志》载:“回教创始于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李唐时借回纥兵以平内乱,其人入处中土者日众,其教亦随之而入”[21]。《重修信阳县志》载:“回教始自唐中叶肃代时,回纥以兵助唐收复两京后,兵虽撤归而其人多留中国,其教遂传播内地,是分二种:一回族,一汉族奉回教者”[22]。无独有偶,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发现有类似的源流传说。流传西北的《灵州回回》也是将回族视为回纥的后裔。广西桂林《傅氏宗谱》记述其祖先:“先世由阿拉伯于唐贞观年间受唐主之聘随宛葛思来中国,征服安禄山后留驻中国”[23]。回族学者杨怀中也撰文指出,回纥兵助唐平叛后,其中部分留居中国,陕西大荔县沙苑成了他们屯恳牧养之地,并“将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在这块胡人聚集的地方逐渐传播开了。到了明代,沙苑成了回回民族聚集的地区”[24]。

      更有甚者,回族民间还有直接借平定“安史之乱”之名,干脆将郭子仪视为祖先的。如平顶山回族郭氏为郭子仪后裔的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现存的汉文碑刻资料称其族“汾阳真嫡派,瓜绵椒衍到于今”[25]。其他地方如泉州惠安、百崎的郭氏回族,也皈附唐汾阳王郭子仪为祖[26]。莲逮《华山郭氏四房家谱·序言》指出:“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驸马暧公七世孙文宪公巡抚杭州,遂居于杭之富阳县。文宪公长子章公来泉授宣慰使之职,当是时干戈抢剧,弗克还朝,乃纳室于泉而家焉”[27]。《百奇郭氏族谱·适回辩》也进一步考证:“余考三世祖肇基百奇乡,讳仲远公葬石栖墓。墓志载在族谱,系出汾阳忠武王之苗裔,因五季之后,家于杭州之富阳,其地曰郭家村,乃仲远公之九世祖也。由郭家村德广公服官来泉,终于传舍”[28]。

      至于回兵的数量,“唐太宗感梦说”中的“三千换三千”在《宛尕斯的故事》中被说成“六十换六十”[29];滇西一带又变成了“三千换八百”,即唐借回纥兵三千随李宓南征失败后,被南诏驱散的回纥兵与当地八百妇女婚配,子孙繁衍为大理回族先民[30]。“唐太宗感梦说”在有的地方还被进行了综合。如湖南隆回县的《山界清真南寺碑记》叙述:“粤稽祖籍,吾教属西域天方国,自隋开皇十九年始入贡;唐贞观二年,哈辛人诸入贡,帝屡与言终日,凡纲常名教之大与夫日用饮食之微,无不克当夫礼。帝心欢悦,留住长安。哈辛曰茕茕孤立,不敢久居。帝因命请回民三千,住长安城仓门口,各配一汉女,随作礼拜大寺七座,准免差徭”[31]。总之,围绕“唐太宗感梦说”,各地回族民间用不同的形式解释着自己在唐代的历史。

     有宋一代,也有回族民间将先世追溯其中。现在南京的梁姓回族据其家谱,其先祖为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86-1077)在开封任金疮科御医的西域人梁柱[32]。回族民间十分推崇的另一个是直接将穆罕默德视为自己的祖先。《元史》载:“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33]。穆罕默德的后裔是怎样留居中国的?回族民间《沙氏族谱》载:“吾沙氏之祖籍,自西域天方国白帝真君至圣穆罕默德二十六世孙尔里后、哈三之裔所非尔,于宋神宗熙宁三年来中国,征平辽寇,神宗大悦,授公为本部正史总管。后又立功于国,遐迩安睹,始封宁彝侯,加封宁彝庆国公,卒赠朝奉王,为中国回教之始祖”[34]。《马氏家乘》说的更为详细:“率部下七万余人,职官二百余员,驼马七千余匹,于大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入到京师”[35]。云南回族《赛氏族谱说》[36]和北京牛街清真寺《古教西来历代建寺源流碑文总序略》[37]的记述细节与此相同。但南京回族《郑氏家谱首序》和《通海纳姓二房族谱序》则解释所非尔入居京师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有难,“被邻国侵略,不忍以土地之故而害人,舍国适宋”[38]。尽管几种家谱来源不同,记述的细节也有所不同,但却都一致地肯定所非尔是部分回族来华的始祖。这在民间纳、哈、忽、赛、沙、速、拉、丁、马、赵、杨、林等姓回族中间广为流传。有兼于此,有学者甚至将其定论为河南回族来源的重要成分[39]。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源流 河南

上一篇:宰牲献祭的节日 宰牲节
下一篇:美国最新穆斯林人口调查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