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回族唐宋时期的源流传说
分享到:
2010-05-18 10:16:10 【来源:伊行网】 点击:

由于缺乏可靠的史实证据,河南回族的历史渊源追溯到唐宋时期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传说的层面。河南回族唐宋时期源流传说主要是明清以来回族民间社会关于自己祖先的来历、迁移和定居的记事。河南各地此类传说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当明显的相似性。毫无疑问,这些传说有的可以认为是历史事实的反映。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其中很大程度上经过了刻意的加工和衍化,还存在有一个毋庸置疑的祖先追溯过程和事实。所以,发掘出虚构之中所体现的某种现实作用,即究竟回族民间社会为什么要编写这些传说?这些传说又是如何被回族所持有和使用的?是我们在考据这些传说真实性之外还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河南回族唐宋时期源流传说的各种版本

     对于河南回族的历史渊源,回族民间将其追溯到隋唐,并以族谱、传记、行状、墓志铭、口碑传承等形式进行了阐释。尽管流传于河南各地的版本不同,但其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当明显的相似性:即回族的先民是受中国皇帝邀请而进入的。故事梗概以《回回原来》的叙述最有代表性:

     大唐贞观二年三月十八日夜,太宗梦见一缠头追逐妖怪,闯入宫门,醒后惊异,不知何兆。第二天,太宗召集文武群臣,述其梦境,以求解释。有圆梦官奏道:“缠头系西域回回。嘉峪关西,天方国有一回王,德高望重,国富民强。怪物入宫,必有妖气。必得回回,庶乎可以消灭。”军事徐茂公奏:“回回至诚不欺,结之以恩,则忠心悦服,永无他意。可遣使至西域见回王。求取真人,以镇压之。”于是,太宗便派遣使到西域,进见回王,求请真人。回王接旨大喜,遣其国中三位高僧来华报聘。不幸,其中二人殁于途中,被葬于猩猩峡。只有宛尕斯一人平安而至中国。太宗优礼之。问礼经与堂之不同。宛尕斯(一作宛葛斯)告以西域有天经。名曰《辅尔噶尼》,犹中国之《五经》也。天子大悦,选唐兵三千,移至西域,换回兵三千,来中国以伴缠头。此三千回众,生育无穷,即今之回族之祖先[1]。

     在河南回族源流传说中,最为人熟知就是以上这个故事,笔者称之为“唐太宗感梦说”。此故事结构中体现出以下几个要素:时间——贞观二年,人物——唐太宗、圆梦官、回王、叙茂公、宛尕斯等,入唐回兵人数——三千。河南一些清真寺汉文碑刻资料对此也有所反映。如:唐河县城关清真寺碑文称:“谨按我回教,本自西域,国名天方,又名铜城,有圣穆罕默德传经二十余卷,大而纲常伦理,细而修身齐家,万善百行,无不详晰,与其儒道口然相符。考至贞观二年,太宗文皇帝夜梦有感,即动向慕之意,遂请回王之中国,迁徙回民数千,处之中土,迄今千有余岁矣”[2]。叶县《清同治九年创修清真寺卷棚碑记》:“昔皇帝命臣赴西域求道,由是化流中国,建立清真古寺”[3]。或是对“唐太宗感梦说”进行阐释,或是对其进行概括。开封东大寺《重建清真寺碑记》载:“大梁清真寺,在城之东南隅,乃教人礼拜祝国之所也。起于唐贞观二年,其众始入中国,时代修葺不记”[4]。西平县北关《重修清真寺碑记》载:“忆贞观二年,噶心对唐王曰:清者,一尘不染,万物俱净。真者,言无虚假,行无诈为”[5]。也都明确地记述了“贞观二年”的时间问题。无独有偶,笔者在和河南相邻的湖北发现的回族《马氏宗谱》也详细地称:“教始于大唐贞观二年三月十八日,王夜梦回镇压妖邪,罔遣使臣石堂奉表至土国,聘请来入中国,则教门根本实不可忘耳”[6]。而云南昭通的《下坝马家谱序(老谱序)》和《陕西马家谱叙》,以及《锁氏家谱总序》,亦有类似的叙述[7]。有兼于此,河南地方志有的就称:回教“唐太宗时已传入中国,颜其寺曰清真寺”[8]。

     河南各地流传的“唐太宗感梦说”有不同的版本。首先表现在时间上,河南有的地方将其提前到隋朝时期。很多清真寺碑刻资料对此都有所记载。如:开封北大寺《刘氏捐施清真寺学堂市房碑记》载曰:“西域清真教,自陈隋时始入中国,而语言异其声音,文字殊其点画”,“夫陈隋至今,千百年矣”[9]。同城文殊寺街清真寺清的《文殊寺街清真寺义学碑记》亦载:“自隋代以迄我朝,日籍繁,人心淳朴,惜好武风,而少文教”[10]。南阳县石桥镇清真寺重修碑:“粤稽西方穆民偏安一隅,陈隋间始入中原”[11]。延津县《创修清真寺碑记》:“清真寺者,回回清心拜主之地也。吾教自隋开皇流传中华,唐贞观尤重之,蒙诏褒赞”[12]。信阳市南关清真寺《重修清真寺捐助碑记》:“粤稽回纥立国西域,自唐贞观中入通中华,历宋元明,迄我大清,至今千余年矣”[13]。宁陵县赵尔庄清真寺《重修大殿序》:“粤稽清真寺,传中华由来久矣。历隋唐宋元,屡蒙褒封,而明洪武初之优奖”[14]。洛阳东关清真寺重修创立拜殿碑记:“今夫清真之教,系出天方。”“自隋唐入华夏,始得作宾”[15]。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源流 河南

上一篇:宰牲献祭的节日 宰牲节
下一篇:美国最新穆斯林人口调查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