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在中国的发展史
分享到:
2010-01-27 11:59:17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五阿訇”为大家所熟知。自幼聪颖好学,接受过系统的伊斯主教教育,并常常跟随其有学问的叔公崇名,学问日渐增长,不但具有伊斯兰教的各科知识,而且国学底子也很深厚。他曾先后到外地及牛街清真寺讲学,深受欢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带弟子马德宝赴麦加朝觐。顺便游历埃及、土耳其等中东各国,考察教育。回国后,深感“世界大势非注重教育不足以图存”,便在牛街清真寺创办了回文师范学堂,除宗教课以外,还开设了普通学校中开设的文化课和汉语课。1908年,他和马邻翼等办起了清真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招收穆斯林子弟读书。还在群众的资助下,在三里河、花市、教子胡同、海淀分设小学四处,以图教育的普及。1912年,王浩然、马邻翼等发起成立“中国回教促进会”,用团体的力量推动了新式教育在全国穆斯林中的普及工作。

    通过穆斯林先进分子的奔走呼号和上述社团的组织号召以及穆斯林刊物的宣传、鼓动,在全国各地穆斯林聚居的城镇、乡村,先后办起了一些规模不等的新式学校。 兴办新式教育有影响有成绩的人物很多,其中马邻翼、达浦生、马福祥、马松亭、哈德成、白崇禧等较为突出。 马邻翼(1864~1938年),字振五,湖南邵阳人。清末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2年,东渡日本,专攻师范。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追随孙中山革命,加入同盟会。1905年底回国,与黄兴等人在湖南兴办教育。第二年,在家乡邵阳创办清真偕进小学。王浩然在北京创办清真第一两等小学堂时,他在学部主事,遂被聘为该校监督。1912年,辛亥革命后,被孙中山委任为教育部首席参事。民初教育制度,多出自马邻翼之手。1912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教育司司长,和四川蔡大愚同赴兰州。经和提督马安良商议,1913年成立兰州回教劝学所。劝学所开办5所小学,1935年分别改名为清华、明德、尚德、崇德、进德小学。到1949年,这几个学校先后培养出小学毕业生2000多人,中学毕业生800多人。马邻翼在甘肃(当时的甘肃包括今宁夏和青海东部农业区)共创设穆斯林学校100多处,马邻翼还热心师范教育,在兰州、临洮、平凉、西宁、宁夏设立师范学校多所,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师资力量。 达浦生,名风轩,江苏六合人,是王浩然的得意门生之一,曾在北京牛街清真第一两等小学堂任教。1913年到临夏,促成回教教育促进会的成立,次年创办清真高级小学1所,初级小学4处,奠定了临夏穆斯林新式教育的基础。后来在这里发展到3所中等学校、10所完全小学和40所初级小学。达浦生阿訇还在上海等地与穆斯林有识之士合作,兴办师范教育。 马福祥(1876~1932年),字云亭,马千龄四子,马福录四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成为武举人。1900年随兄马福录参加抵抗八国联军之役,先战于廊坊,后战于正阳门,保卫京师。马福录死后,他指挥军队继续战斗。后奉命护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到西安。辛亥革命后被任命为宁夏护军使。1918年,他在宁夏创设蒙回教育劝导所,大力提倡教育。他在宁夏各地创立清真小学,为突出穆斯林教育的特点,这些小学在讲授文化课的同时,还聘请阿訇教授阿拉伯文,效果极佳。马福祥还在经济上给这些学校大力支持。自民国4年以后,马福祥在宁夏境内创办中等师范学校1所(蒙回师范学校),高、初级清真小学60余所。蒙回师范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派到各县清真小学任教、解决了各地小学师资缺乏的问题,使宁夏穆斯林教育,初步走上了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马福祥还捐资在陕西、甘肃临夏、包头等地设立或修缮穆斯林新式学校。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曾用他捐的款派遣10多名学生到内地求学。除此之外,北京西北公学、北京成达师范、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也都得到过他的资助。 在甘肃、宁夏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1921年在青海,甘边宁镇守使马麒发起成立“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其宗旨为“促进回教青年教育并阐发回教真谛”,并着手筹备“宁海清真学校”。规定在所办学校,除设立普通学校的一般课程外,“加授回教经文”,以星期五为休息日,以方便回族、撒拉族穆斯林师生去清真寺参加聚礼。后来,“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先后改名为“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青海省回教促进会”。1931年,促进会在各县设立并扩大了该会的分会,以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述,随即促进会拨专款在省会西宁划出地皮,修建促进会第一附属中学。各县、镇分会在原“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所设清真小学的基础上,重新设立初级和两级小学(即初、高级兼有的完全小学)。其中大通县14所、门源县7所、化隆县6所、循化县29所、民和县10所、湟源、乐都、同仁各1所,西宁、贵德各2所。到1945年,该会15个分会设完全小学达85所、初级小学245所,在校学生总数达1万多人。 在云南,于民国初年陆续成立了中国回教促进会滇支部及下属的80多个分会,其中有30多个分会设立了新式小学。该会创办的明德中学,在当时与北平成达师范、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齐名,曾培养了不少人才。 各地穆斯林新式小学的课程和其他普通教育一样,有:国、语(汉语文)、算术、党义、历史、地理、卫生、美术、体育、音乐、劳动等。所不同的是,为了突出穆斯林特色,加授15%的伊斯兰教常识和阿拉伯文课程。 在新式小学的基础上,各地先后办起了一批新式中学和中等学校。 中学以北京的西北公学和西宁的昆仑中学最为典型。西北公学的创办人是孙绳武、马松亭、马邻翼、马福祥、白崇禧等人。1928年,北伐成功,孙绳武、马邻翼、马松亭等穆斯林知识分子商议,计划在北平创办一所穆斯林中学,以解决当地穆斯林子弟升学问题。此时马福祥、马鸿逵父子及白崇禧等国民政府中的军政要人都在北平,他们对这一计划表示支持。随即提出申请,呈报市府,不久办学申请得到批准,定名为北平清真中学,以白崇禧为董事长、马福祥、马邻翼为副董事长,孙绳武为校长,于1929年9月开学,办学宗旨为“收纳回民子弟,教以艺能,厉其晶节,广开进身之途,藉储国家之用。”开办之初,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特别是办学经费不足。各项开支一靠募捐,二靠政府拨款。而政府拨款不久停下来,困难加重。马福祥、孙绳武等慷慨解囊,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又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对学校进行扩建,修建西式大楼10间,并于中学内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发展史 中国

上一篇: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伊斯兰教的兴起
下一篇:近现代伊斯兰教——西方的挑战与现代复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