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历程》 寻找真主的人们
分享到:
2014-02-19 12:15:54 【来源:】 点击:


    海拉——这一谬论怎样能造就一个大智大慧的苏格拉底呢?

    长老——苏格拉底创立了认识哲学。虽然对这一哲学众说纷纭,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指导着健全的理性,直到今天。苏格拉底的意图只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认识论的体系,并在无可置疑的真理的基础上巩固人们本性中的美德。这位圣哲认为,由于诡辩派把所有的认识依据都归到了感觉,而否认了理性的作用,并败坏了真理和道德。因此,他所处的时代便是由于诡辩派的欺骗而使道德走向衰败的时代。所以,他要把认识的依据归还给大众共认的理性,以此能制定规矩,宣扬美德。

    苏格拉底说:   “把认识建立在感观之上的作法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感观因人、因事、因境而有差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稳定的、不因人而异的认识原则。若回味我们的知识,便发现其中包含着由感观传达给我们的个体认识和在外界不存在、无法感知的普遍而整体的认识。比如说“类型”,它是我们通过归纳同类事物的共性,排除了偶性以后获得的一种认识。因此,这种认识的对象是一个无法感知的、客观上不存在的东西,是一种总体的认识,有理智的人不会怀疑理智在认识它的过程中的创造作用。这种总体的认识才是知识赖依建立的必要基础。人们的个体感知因人、因事、因境、因情而不尽相同,而理性只要健全,总是普遍一致的。通过这种一致的理性知觉,我们才能给事物下定义、划范畴,才能制定一个坚定不移的准则。这样我们才可以发现美德。”

    苏格拉底以后,出现了他的著名学生柏拉图,他当然拥护老师创立的认识论,并极力宣扬。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这一认识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上?理念是什么?

    他说:“整体的意义不可能用感观来获悉,只能通过理性,比如:美与丑是我们从许多外表和形式各异的事物中概括出来的两种概念。我们何以认得有的事物具有美的特征,而另一些事物却有丑的特性呢?我们的感观无法察觉事物的共相,而是理智在相反或类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得出其共相的,这样才辨别其中的美与丑。可是,为了使我们的理智能够辨别和比较,我们必须对美与丑有一个先天的概念。”

    假如我们说,这一概念是我们理智的产物,那么我们就踏入了诡辩派的复辙,即以个人为尺度衡量一切真理。因此,我们承认这种整体的概念是超越我们的理性的,并且是确实存在的东西。柏拉图把它称作“理念”。他说:“我们的灵魂进入躯体以前生活在理念中,进入躯体以后,对理念失去了部分记忆,但是,当它接融到整体意义,如美或丑的概念时,便记起了它的模式。因此,事物间的美与丑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知。而且,所有整体概念,如德行、正义、善良等都是如此。鉴于此,知识便是对理念的记忆,而无知却是对它的忘却。现实生活的体验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用以恢复曾经在理念王国所获得的知识和概念。”

    海拉——长老啊!理念是什么?它究竟是怎么会事?

    长老——你有理由感到奇怪。在你以前,连亚利士多德都感到不解,因为柏拉图叙述了理念的许许多多的属性,叫人难以捉摸和领会。也许他所指的“理念”就是特属真主知识中的许多事物。海拉啊!我倾向于这种看法,他对理念的描述是:理念既不是物质,又不是纯粹的意识,自本自生,不生于外在的力量,却是万物的基础,它不依靠任何事物,而万物却依赖于它,它是永恒的、固定的、常存的、原有的、完美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难道从这些属性中你看不出他所指的几乎就是真主知识当中的事物吗?

    海拉——柏拉图相信真主的存在吗?

    长老——柏拉图是第一个宣扬真主存在的哲学家,他宣扬真主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支配者,并为此找出了许多证据,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规律。他说:世界从它的完美和规律方面讲,是一个奇迹,这绝不会是长期以来各种原因巧合的结果,而是一个完美的智慧者的精心创作。是他怀着美好的愿望,有意识、巧妙地安排了万物。

    但是,当柏拉图试图解释真主创造世界的过程时,曾经困惑过我们大家的疑团同样困惑了他的理智,使他难以想象万物从无到有的创生,他因而认为,万物是由物质和形象构成的,是形象把物质变成了一个具体的事物。这里理念开始发挥作用了,它给每样事物赋予了特殊的形象。事物在成形以前原是物质,并无属性和形象,然后,逐步按它的理念而定形,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

    真主便是给事物打上理念的烙印,是让它从无到有的生成者。

    海拉——我还不理解,物质在形成以前怎么是无?

    长老——你不理解,我同样也不理解,柏拉图本人虽然具有健全、完美的理性和极高的天才和智慧,但并不完全清楚物质的本源怎么会是无呢。同其他伟大的思想家一样,他的理智由于无法想象从无到有的创生而只得假定一种为无的物质。这种做法产生于束缚我们理性的骗人的类比法,因理性无法接受无中生有的创生过程。当人们看到物质由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时,理性便断定这些形式是新产生的,理性的争辩迫使他们设想一种无形象、永恒的物质。对这一无形物质的本质的描述,又成了他们争执的焦点。他们认为,这一物质无任何属性、无形象、无颜色、无体质、无分量、无味道、无气色,因这一系列属性本属于有形之物的。他们最终断言这一物质就是“无”。可是理智却无法接受世界造自于无的说法,这样才说,神创造了无形象、无属性的物质,神见了纯理念,就按理念让物质成形,即他给物质赋予了形式,使它们变成某一具体事物。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信仰

上一篇:《信仰的历程》 从巴兰山到阿尔卑斯——光上加光
下一篇:《信仰的历程》 投奔穆祖尼长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