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伊斯兰教研究
分享到:
2010-05-31 18:00:26 【来源:回族研究】 点击:
  九、南京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和北京一样,南京也是中国伊斯兰教近代转型的一个重点城市。不过南京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或者说不同。

  特点之一是:南京的近代转型除像北京一样主要受是政治中心和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中心驱使外,与近代实业在长江沿岸城市(如武汉、南京、上海)的兴起也有很大关系。这时穆斯林除传统行业 (皮革、绸布、古玩、玉器、饮食、宰牛、医药)有所恢复外,过去一向不染指的一些行业如卷烟、香烛等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就以传统行业中的清真饮食业来说,始创于清末的马祥兴菜馆,以四大清真名菜,特别是“美人肝”,赢得了包括国民党和汪伪要员在内的广大南京人士的普遍赞赏。而创办稍晚的蒋有记牛肉锅贴,也是名噪金陵,无人不知。

  特点之二是:南京的近代转型无论就规模还是就涉及内容的广泛,都不如北京。

  特点之三是:南京的近代转型较多地体现出了伊斯兰扶弱济贫、提倡善行的精神。

  特点之四是:南京的近代转型有较多的女性参与成分。

  至于南京伊斯兰教近代转型的具体内容,笔者没有实地调查,也不掌握什么新的资料,只能主要根据《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一书有关部分概括列举几点如下:

  1.新式学校的创办新式学校约有四类。

  第一类是倡导“经、书”并授的义学,也即新式经堂教育。著名者有常巷义学(清光绪初重建)、草桥义学(名“斯美阿文学校”)、求实阿文学校等。其中常巷义学,重建后首由刘遵美之子刘本初(?-
1909)执教,著名阿洪达浦生则为其重建后首届结业学员。而求实阿文学校,则是上海著名阿洪马人斌南京著名阿洪马国贤的卒业学校。

  第二类是突破“经堂”约束、使经文讲授走向社会的义学。如南郊清真义学、石鼓路寺回文小学等其中石鼓路寺回文小学,以成人为对象并兼收女学员,以扩大哲合忍耶在南京穆斯林中的影响。

  第三类是不纳入国家编制却接受国家教育学制的回民小学。这类学校许多清真寺都有。著名者有净觉寺的净觉小学,草桥寺的敦穆小学,旱西门寺的崇穆小学等。

  第四类是与回民有关的私立中学。也即由晚清金陵富绅蒋长洛创办的“钟英学堂”。此为南京历史上最早的私立中学。

  2.宗教学术团体和穆斯林社团组织的建立中国近代最早的穆斯林民间教育团体“东亚清 真教育总会”虽由童琮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镇江发起组建。但在镇江穆原学堂召开的第一次大会上,南京人、湖北补用道金印鼎却被选举为会长。可见南京仍是金陵、镇江、扬州、苏州、常州地区伊斯兰教的中心。1927年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后,南京便有中国回教青年学会、中国回教教育促进
会、中华回教公会等全国性团体的创建。

  3.伊斯兰教刊物的发行。著名者有《晨熹》《突崛》《回教青年日报》《边铎》(后改《天山》月刊)《中国回教青年会会报》、《大道日报》、《回教周刊》等。

  4.“伊斯力”活动的开展 “伊斯力”即“以思呢”,意为“求救”或“问”,系志同道合穆斯林间群众集会或经济互助组织。南京穆斯林中广泛有此项活动或有此项组织据说始于女寺。办法是先由集会者每人每月缴纳一定的会费给组织者,再由组织者用会费印发伊斯兰教知识宣传品,在每半月或每月举办的“会茶”(集会)中分发。会茶时要请大阿洪讲“瓦尔兹”(宣教),目的是增加宗教知识、联络彼此感情。是实践王岱舆《正教真诠·正学》的“教律无男女”主张的一种实际行动,也是促进穆斯林妇女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随后男寺也争相效仿,至1922年左右达到鼎盛。不同的是男性的“伊斯力”冠有堂名。如西方庵寺的经一堂、认一堂,下浮桥寺的意诚堂,旱(汉)西门寺的遵圣堂,登隆巷寺的认一同志会。据说这样的堂会最多时约有21个。而女性的“伊斯力”则不冠堂名④。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南京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 研究

上一篇:成都回民现状
下一篇:解放前民和教育概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