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回族历史
分享到:
2010-06-04 19:45:3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拉萨现存最大的清真寺是河坝林的大清真寺。据《拉萨文物志》称,大清真寺创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规模不大,建筑面积只有200平方米;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平定廓尔喀后进行了维修和扩建(注: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1985,第90、55、54、54、141、142页。)。若此年代确实可信,则大清真寺的创建与清军无关;因为清军首次到达拉萨是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而大清真寺内一块约于乾隆年间立的匾中,有“贸易客民马如龙、何文才、马明远”(注:此匾见于薛文波《拉萨的回族》一文记载,今已不存。其中“马明远”一名还见于乾隆四十八年大清真寺买房契,故推此匾系同时代物。)等人名,可见内地回族商人在拉萨的活动也是确实的。最早创建大清真寺的可能是这些回族商人。而使大清真寺得以扩修并形成现存规模的却是驻藏清军。大清真寺可考的最早证据是在乾隆年间,有三件。一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咸尊正教”匾,立匾人有守备哈国祥,把总单应举、马国隆、虎文斌等,显然是驻藏清军;二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千总马大雄,把总虎文林等所立之匾(注:薛文波:《拉萨的回族》,《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 三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马明远经手之大清真寺购买店铺的契约,盖有“四川西藏卫藏关防”印(注: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1985,第90、55、54、54、141、142页。)。可见大清真寺在乾隆年间已具相当规模了。此外,大清真寺内还有道光十五年(1835)、咸丰壬子(1852)、民国十二年(1934)及1940年的匾,道光二十八年(1839)马朝俊经手的买店铺契约等,是大清真寺历史的见证。另据薛文波先生50年代的记载,大清真寺可考之最早的修建年代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道光三年(1823)修补一次;光绪十六年(1890)又修补一次;民国时又小修一次(注:薛文波:《拉萨的回族》,《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在1959年拉萨暴乱中,大清真寺被焚毁,1960年重修;多数上述文物今已无存。新修之礼拜殿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并建一13米高的邦克楼;大门为汉式牌坊建筑,上以阿文、藏文和汉文书写“西藏大清真寺”字样。

  大清真寺在拉萨北郊多底村北拥有一块墓园,称为“格格霞”。此墓园的建成大约与大清真寺同时, 现存最早的墓碑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所立,墓主“扇公讳聚财,原籍山西凤翔县瓦窑头礼拜寺。”(注:作者于1997年到此墓园,此碑藏于墓园屋内。)据调查,墓园内现存石碑23通,其中有清代墓碑16通保存完好。墓碑形制多为内地回族特点,碑首多刻写阿文清真言,碑心刻写墓主名讳,两侧刻写汉文对联。如清咸丰七年碑,碑心为“皇清诰赠显妣马母黄氏老宜人之墓”,两侧为“风清瑞照牛眠地,山岚详徵马鬣村”,横批“万古佳城”(注: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1985,第90、55、54、54、141、142页。)。格格霞墓园总面积约64,000平方米,西面依山,墓地分布在一片稀疏的树林之中:有围墙,大门东向,大门是富有伊斯兰特色的绿色尖塔式建筑;进门是守墓人住所和礼拜建筑。此礼拜殿专为前来游坟者礼拜所用,以及每年“抓饭节”全体穆斯林露营生活时使用(注:“抓饭节”是拉萨穆斯林特有的节日。)。

  清代驻军和商人中的内地回族在拉萨定居,成为今天拉萨穆斯林的主体。他们在清代被划入拉萨汉人的群体,其首领称“保正”,由回民推选再经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一般事件由保正处理,无法解决的才报西藏地方政府。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时他们被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的农林局(索朗列空)管理。在50年代, 内地回族系统的穆斯林在拉萨共有约150余户,千余人(注:薛文波:《拉萨的回族》,《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在40、50年代, 拉萨穆斯林(包括内地回族和克什米尔系统的穆斯林)总共约有200余户2,000人左右(注:参见马瑛富:《穆斯林的旗帜飘扬在拉萨》,及薛文波:《拉萨的回族》。)。有西方学者认为在本世纪初拉萨至少有穆斯林10,000余人(注: "Muslims in Tibet/, by Muir J. R, Cited by Broomhall, Islam in China,London,1910。),显系夸大其词。因为直到50年代,拉萨总人口也不过30,000多(注:《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第47页。)。国内有文章认为14、15世纪西藏穆斯林人口已有2,000余户10,000余人, 则更是危言耸听(注:房建昌《西藏穆斯林的来源及其生活》,《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今天拉萨穆斯林人口也仅有3,000人左右。(注:据1990 年人口普查西藏自治区有回族人口2,987人。)在西藏东部重镇昌都,也很早就有回族人入居。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陕西籍回民在昌都修建了礼拜殿,命名为“陕西回馆”。康熙五十八年(1719)正式建立了清真寺,当时驻防昌都的清军回族官兵给予了捐助(注:杨纯灵(洛桑)著,《西藏昌都回族穆斯林和清真寺》西藏昌都清真寺管理委员会1994年打印本。)。昌都也是清代在西藏驻军的重要地点,1733年后在昌都驻兵五百,三年一换,由滇军接替(注:牙含章著,《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第63、83、135、42、224、46、46页。)。今天昌都约有回族36户,190余人,清真寺仍然存在。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西藏 历史

上一篇:人权--伊斯兰教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下一篇:论回族在哲学领域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