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船队:广州伊斯兰文化千年血脉
分享到:
2010-04-10 16:55:59 【来源: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点击:
      想起佛教禅宗的传入,菩提达摩与梁武帝萧衍的无缘。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性,妙语连珠,机锋棒喝的早期特征足以使那位一心向佛而无缘明心见性的皇帝居士扼腕叹息。也许不立文字不只是禅宗的宗旨。明代汉文译著问世之前,穆斯林修立的文字很难找到,历史上虽然不乏蒲寿晟、李贽等融入大传统社会的仕宦,但从他们的作品中已经很难找到穆斯林的踪迹。也许用当时以儒家文明自傲,带有文明中心意识的立场出发,前来中国朝贡贸易的小国远人本身就没有可以记录的荣耀;注定是对语言文字的功能做另一种发挥,番夷们逐渐学会了汉语,熟练地同中华帝国上的臣民做起了生意。他们的子孙至今仍然保留着鲜明的多语言特点,活跃在广州大小市场上的中间商和翻译人员中,很多人都是他们的子辈。奇怪的是,明末清初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为什么留下了那么多传教过程中的见闻记录,上至同皇帝打交道的方法,下到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使我们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最起码有可依据的文本资源。穆斯林自己书写文本的阙如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穆斯林主张厚养薄葬,视死如归,将人生看作是在“顿雅”(今世)暂时生活的一段过程,人类的归宿最终是永不朽坏的“阿黑热提”(后世),不主张大肆修葺墓庐,为死者立碑撰文以歌功颂德。因为圣训言“一个人死了,一切工作都就停止了,只有三件事情留在世上:长传不息的施舍;济世益人的知识;清廉儿女的杜瓦(祈祷)”。死者的一切善与不善都交付给了造物主“安拉”,既便是先贤也罢不过如此。君不见,大人墓的坟头并没有墓志铭,为了忘却的纪念,人们破例修葺了墓庐和前庭。

      清代仇池(巨川)辑录的《羊城古钞》记载“回回坟”中有一条按语,“元至正间,留撒都剌十七家居粤看寺及坟。明季,命回教世袭指挥驻广州,因是兵民日盛。各姓每年必诣响坟瞻拜、诵经,至今相沿不替。而西域诸国服其化,每航海万里来粤,以得诣坟瞻拜为荣,虽极尊贵者,至此亦匍匐膜拜于户外,极其诚敬焉。”(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本书成书于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说明元代的时候,政府通过行政命令,选择留守将士并安置了他们的家人,17家人共同组成了看守怀圣寺和响坟的主体人口。根据怀圣寺重修于至正十年,因而这一决定应该是发生在至正十年以后。明代的时候,广州回族大姓人家已经开始了大人忌活动,而正式成为集体性的宗教活动,应该是在光绪年间。

       20世纪初,英国的布鲁姆·霍尔来中国考察,收录了民国时期响坟的部分资料,并将其作为《中国伊斯兰教》一书的封面,全书有一章专门讨论宛葛斯先贤传教的事迹,这些资料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的最古老的图画资料。先贤的后代们可能没有想到千年以后竟然是一位西方学者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他是谁”的疑问已经显得不太重要,因为无论他是谁,宛葛斯本人已经成为中国穆斯林的“共同历史记忆”,对于他的事迹人们念念不忘,每年都有大批虔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陵墓探望,西北的穆斯林还举家或者出动“哲玛提”(群体)前来游坟、宰牲、念“孩听”(《古兰经》章节)。

      与先贤长眠的还有他的两位伙伴,历史上曾经建立了比先贤墓稍小的孖窑掩埋他们的身体,名字都无法考证了。现在传承下来的四十位坟的传说,诉说着那时候索哈白们的虔诚。他们来到广州传教,号召人们信仰安拉,不要崇拜偶像,危及附近一位屠户的利益,他乘四十位先贤礼拜之时疯狂砍杀,在没有遭到任何反抗的情况下一举得逞,之后又被自己如此轻易成功惊得目瞪口呆,实在想不通他们不反抗的原由,同时也被他们的虔诚所惊骇因而挥刀自刎,后人为纪念他们掩其尸骨于先贤墓旁。

     蕃坊里的商人们

      中世纪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同时是世界上的两大帝国,操世界航海技术之牛耳,古代中阿两种文明的交往已经成为多年来中外关系史领域研究的主题。从《旧唐书》“大食传”到《明史》“西域传”,都有同阿拉伯国家交往的零星记述。史学界对光塔寺及其光塔的具体建筑年代至今没有定论。从黄巢起义于公元878年攻下广州,杀番客12万之多可见,在这之前番客的数量应该有一个的量的积累过程。方信孺言及“番塔创自唐时”,同时又描述大北门外蕃人冢累累数千,可以想见当时来华的穆斯林客商必然不在少数。穆斯林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建立哲玛提进行聚众礼拜,早期的穆斯林接受穆圣传播宗教的教导,穆斯林大众的事情必然要经过协商,他们一来到广州就集聚在码头水运便利之处驻扎下来,哲玛提从最初的几人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千万计,随着往来人数的增长和穆斯林经济实力的强大,他们建立了便于宣礼同时又用于导航的光塔,后来又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清真寺。有些学者推测,怀圣寺有可能是当时名震一时的蒲寿庚家族的私家清真寺;有些学者根据文献记载中的表面意思,推断怀圣寺为“怀圣将军所建”,这些说法都陷于简单推理,没有考虑到早期伊斯兰发展的实际。其实有了穆斯林就会有清真寺,“麦斯基德”的意思在阿拉伯语中只是“叩头之地”,在汉语世界里,把它想象成一个必须能够像家庙明堂一样触摸得到的宏伟实体,其实早期的清真寺非常简朴,只要有人聚集起来礼拜就可以称为清真寺了。通过怀圣寺,穆斯林先民不仅同唐宋政府展开了持久的朝贡和自由贸易,同时也开始了文化涵化的过程,清真寺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心发挥着支撑异质文明扎根生存的功能。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船队 广州

上一篇:麦加的黑石
下一篇:传统悠远的宣礼歌

相关新闻